首页
小学美术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4220024
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 小泥人——丰腴优雅的仕女》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9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275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张
苏少版
,
三年级
,
美术
,
下册
,
第20课 小泥人——丰腴优雅的仕女
,
教学设计
小泥人———丰腴优雅的仕女 课程分析:中国的唐朝国富民强,社会安定,政治开明,雕刻艺术———陶俑达到了前所未见有的繁荣。仕女是当时重要的表现题材,它承载着殉葬的实用功能和唐代的审美意识,使唐朝艺术在世界文化艺术中写下最为绚丽的一笔。本课从三彩陶俑———仕女出发,引导学生感受、了解唐朝时期的民俗风情和审美意象,从而提高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欣赏唐三彩女俑,了解仕女的生活习俗以及唐朝崇尚丰腴美的健康审美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国粹之情。 2、观察、分析三彩女俑的发型、服饰、体态、神情等特点,感受艺术家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艺术特色,以及唐三彩这种特殊的民间工艺。 3、用泥板围合或徒手挖空法制作自己心中的仕女俑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观察分析唐代仕女俑的艺术特征,理解唐代以丰腴为美的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2、教学难点:了解唐代仕女的姿态神情,并用泥板围合或徒手挖空法制作自己心中的仕女俑形象。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唐代仕女图片和相关模型等、教师范作。 2、学具:陶泥、做陶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1、师播放动画《捣练图》仕女画,让学生感受唐朝宫廷仕女形象以及生活状况,从而对侍女有一种感官上的了解。 2、简述“仕女”与“仕女俑” 仕女:旧指官宦、贵族人家的子女,多属于封建时代中上层的美女。 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传统观念,我国唐朝时期厚葬之风更为流行!在贵族唐墓中随葬着大量的陶制冥器,其中,仕女俑是必不可少的随葬陶俑之一,它们的形象大多来源于唐朝现实生活中的女子。今天让我们走近、触摸这些绚丽的仕女俑,去感受唐朝中中上层女性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审美习惯。 二、欣赏探究 (一)发式 中国妇女自古以来就讲究发髻的变化,唐代妇女对头部的梳妆更为重视。看,她们的发式与发髻样式千姿百态,变化多端,有的头上还戴着簪钗、珠玉和宝石。既承前代遗风,又刻意创新,可谓丰富多彩。 1.课件播放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侍女俑的发式特征, 看这些发饰有的高高梳起,有的分扎左右,不仅能增加仪容的俊美,还能显示不同的身份特征。 2.结合图片,简单介绍唐代不同身份地位的女子使用的发饰名称。 根据梳妆时的手法不同,可以分为,结鬟式,拧旋式,盘叠式,结椎式,对称式等。 不同的梳法,显现的外形更是千姿百态,单刀髻,双刀髻,云朵髻,盘桓髻等是唐代中上层妇女喜欢的发饰;宫女、奴婢、童仆多梳双环垂基,双丫髻,百合髻。高环髻,飞天髻,玉环飞仙髻,都是女舞俑所使用!为了使这些发型固定在头上,人们常用各种梳子簪钗等装饰辅助。 (二)服饰 课件出示一件女俑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服饰特点。 三彩女俑,女子肩上披着白色的披巾,身穿绿色长裙,双手藏在袖子里,抚着膝盖,坐在圆形束腰墩上。 男装胡服献宝女俑,头戴风帽,身穿袒胸束腰翻领长袍,腰间垂挂一圆形香囊,足蹬白靴,立于方形托板上。 从这两件俑的衣着上,你了解到了什么? 唐代的衣着都是用丝绸制作,丝绸的质感飘逸,色彩鲜艳,故出土的大多仕女俑,衣着华丽,姿态端庄,仕女俑的衣着还有等级之分,不同地位的女子,服饰也是不同的,仕女俑都是左右衽对称,长裙上有披肩,有的高级的侍女不带披肩。 唐代社会非常开放,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盛唐时期,男式胡服成为当时妇女最时髦的装束之一,女子们喜欢穿着胡服,有的甚至骑在马上,显得英姿飒爽,神采飞扬,胡服妇俑一反传统女子保守婉约的风貌,展示出中国唐代女子大胆勇敢和积聚个性的一面。 (三)体态与神情 课件出示两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仕女俑的体态特征与相貌特点。 a、贵妇俑 贵妇俑体型肥胖丰腴,丰肌秀骨,额宽脸圆,严妆高髻,态浓意远,穿着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一单元《走进自然》单元教案(表格式)--2025--2026年湘教版小学《美术》新教材一年级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2025-10-16)
2.让节气文化“活”起来 课件(共20张PPT)(2025-10-17)
2.冬去春来又一年 课件(共19张PPT)(2025-10-17)
走进“二十四节气”课件(共21张PPT)(2025-10-17)
1.叶子的奥秘 课件(共20张PPT)1.(2025-10-17)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