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242908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六单元 望月节苏少版

日期:2025-04-25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408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
  • cover
望月节 【教学内容】:苏少 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月亮的故事《望月节》 【教材分析】:《望月节》是动画片《宝莲灯》的第十三段配乐,是片中祭祀时的音乐。由女声主唱,辅以乐队和人声的衬托。在影片中,这段音乐是神话中的部落民众因恐惧二郎神“一手遮月”而举行祈拜仪式以免灾祸的场景配乐。在击鼓声中女声唱出颇有神奇色彩的音调:整段音乐都是以这一音调为基础,多次变化出现,同时在伴奏中还运用了电子合成器,营造了神话传奇的神秘氛围。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的藏族歌唱家宗庸卓玛演唱,她空灵的歌声,仿佛把人带进了原始、神秘、充满野性的梦幻世界。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作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是不感兴趣。要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动画片《宝莲灯》配乐———《望月节》,体会作品的神秘色彩,初步了解远古时期人类祭祀时的心情,感受人声与乐队之间的配合,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 感受《望月节》中音乐在演唱形式及情绪上的不同,了解电子合成器在音乐创编中的突出作用。 根据乐曲演唱形式及伴奏的不同,尝试为乐曲设计动作或编创舞蹈进行表演。 乐于参与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及艺术实践能力,分享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听辨音乐的力度及情绪变化。 根据音乐情绪及伴奏的不同为乐曲设计不同动作,在参与创造性音乐活动中体会望月节热烈、神秘的气氛。 【教学难点】: 听辨乐曲中器乐伴奏的变化,并为之设计动作。 选择合适音源,学生合作准确为乐曲伴奏。 【教具准备】:钢琴、PPT、手串铃等 【教学过程】: 导入 朝鲜族节日———望月节 观看视频:观看动画片《宝莲灯》———《望月节》片段 师:在1999年,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金复载先生,为动画电影《宝莲灯》创作了配乐,其中的第十三段配乐就叫做“望月节”,为我们呈现了远古时期部落民众因恐惧二郎神“一手遮月”而举行盛大的祈拜仪式。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欣赏这首神秘的音乐作品。首先让我们来观看这段动画视频,一起感受祭祀的神秘氛围。 【设计意图】:通过朝鲜族节日———望月节导入,介绍动画片《宝莲灯》———配乐《望月节》,让同学们初步感受———望月节的祭祀氛围。 新授 欣赏A段 完整聆听A段 依次聆听乐器,设计律动环节。 鼓———图谱 金钹———图谱(找一位同学演奏金钹) 女声———歌词。 男声———歌词及图谱。 复听A段并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A段,感受节奏疏松与紧密的变化从而推动情绪上的变化,听老师的演唱感受力度变化,并加入合适的律动,通过聆听音乐,学生配合表现A段】 欣赏B段。 初听B段。(介绍木琴) 分层设计律动。 聆听b1段. 聆听b2段. 聆听b3段. 完整表现B段。 【设计意图:通过完整聆听B段,感受情绪的变化,发现木琴声的加入、节奏的变化使音乐变得热烈、欢快,为不同情绪设计动作加入其中】 欣赏A’段。 聆听A’段 师:庄严肃穆、激情热烈的祭祀活动即将进入尾声,聆听A’段与A段做一下对比,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女声:紧密变疏松;男声:力度变弱;金钹声:声音延长,少了紧张感。) 演唱A’段 总结A’段(肃穆、安静)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演唱体会A’段的宁静与肃穆,在参与中结束祭祀活动】 4.完整表现全曲 三、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宝莲灯》中的插曲———《望月节》,同学们乐在其中,通过唱、跳、演,一起将这场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出来。音乐带给我们无穷的遐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