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望江南 温庭筠 《错误》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作者 温庭筠(812 —870 ),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出身于没落贵族的家庭,长期出入歌楼妓馆,“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终身困顿,到晚年才任方城尉和国子监助教。他的诗和李商隐齐名,但更多表现个人的沦落不偶,而较少伤时感事之作。就是他的爱情诗,虽文采绚烂,而雕琢过甚,带有浓厚的唯美主义倾向,实际是齐梁绮艳诗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花间派 中国晚唐五代词派,内容写闺情、离别相思。风格绮丽。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 倚( )( ) 斜晖( ) 脉脉( )( ) 悠悠( ) 肠断( ) 白蘋洲( ) ( ) yǐ mò pín 凭靠 夕阳的斜光 静默的样子 长久,遥远;闲静的样子。 形容极为伤心 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诗词中常代指分别的地方。 读一读、品一品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梳洗罢, 用心梳洗,急切盼望重逢的喜悦、激动心情。心中充满希望。 独倚望江楼。 孤独落寞之情 倚楼凝望,浓厚思念期待 站立时间长 过尽千帆皆不是 情感上的大 转折,“希望是” 到发现“不是”,从希望到失望过程。 斜晖脉脉水悠悠 赏析 借景抒情 修辞拟人 意象 古诗中的夕阳 夕阳给人“失落”“淒凉”的感觉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古诗中的“悠悠”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羌管悠悠霜满地 衬托思妇绵绵不绝的离愁别恨 肠断白蘋洲 事物依旧, 不见人影, 怎不肠断? 断肠 古代有个人叫王导,一次他伐蜀,军队中有个人捉了一只猴子的幼子,母猴在岸上随船沿江而啼。后来母猴声竭。王导命人上岸,发现母猴已死,剖开母猴的肚子来看,它的肠已断。自此,后人常把悲伤到了极点形容为“肠断”或“断肠”。今人常用来写男女离别之私情。 白蘋洲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张籍《湘江曲》) 具有美妙意象的“白蘋洲”是古代水路送别之地的泛称。白蘋洲应该是两人离别的地方, 言有尽而意无穷 时间:清晨 ———黄昏 景物:楼头—千帆—斜晖—江水———白蘋洲 情感:希望———失望———肠断 结构 望江南 独倚望江楼 皆不是 肠断白蘋洲 希望 失望 绝望 回味词境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主题: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给那个望江南的女子 你 的身影 你 的目光 被天下所有的游子 用历史的手掌 抚摸得温暖而发亮 无数的_____ 无数的_____ 凝固成千年的绝唱 很多人因此而让人仰望 给那个望江南的女子 你 孤独守候的身影 你 深情凝望的目光 被天下所有的游子 用历史的手掌 抚摸得温暖而发亮 无数的希望与失望 无数的失望与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