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272637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 寒假提前学(1)(含答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376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
  • cover
寒假提前学(1)———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 知识点梳理: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三闲集》《且介亭杂文》《坟》,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代表小说有《阿Q正传》等。 2.写作背景 《社戏》写于1922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够彻底,鲁迅生活在军阀混战、封建割据下的黑暗、落后、冷酷、污浊的社会里。他日夜忧国忧民,为探索救国的道路而始终不渝地战斗着。因其外祖母家在农村,所以他从小就与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他们不幸的遭遇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他看到了农民身上的闪光点,受到启发和教育,并从中汲取力量,对农民进行热情的歌颂。 3.知识链接 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 社”古时指土地神和祭土地神的地方、日子、祭礼等,后也用来指一种居住区域。旧时农村在春秋两季要祭社,春祭为“春社”,祈求五谷丰登;秋祭为“秋社”,庆贺一年丰收,酬报土地神。绍兴后来发展为以演戏来祭社,这时演出的戏便叫“社戏”,因为每年要演,亦称“年规戏”。后来,社戏不限于祭祀土地神,演社戏的时间亦不限于春秋两季。 4.文体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 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作者虚构的,但这种虚构又往往借助一个或多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糅合熔铸而成的。因此,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人物”。 5.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惮( dàn ) 钳( qián ) 蹿( cuān ) 撺掇( cuān duo ) 嘱咐( zhǔ fù ) 絮叨( xù dao ) 凫水( fú ) 屹立( yì ) 家眷( juàn ) 怠慢( dài ) 纠葛( jiū gé ) 欺侮( wǔ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归省:这里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省,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 絮叨:这里指来回地说。 怠慢:这里指冷淡。 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 知识训练: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哄骗(hǒng) 闹哄(hong) 起哄(hōng) 叉港(chà) B.潺潺(chán) 怠慢(dài) 不惮(dàn) 船橹(lǔ) C.撺掇(cuān duó)凫水(fú) 桕树(jiòu) 旺相(xiàng) D.皎洁(jǎo) 归省(xǐng) 絮叨(xù) 舟楫(jí) 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bó)着一支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拨前蒿(gāo),阿发拨后蒿(gāo)。 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pàn),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C.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徒(xǐ)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D.在山麓、沟壑(hè)、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pō),垫高了河床。 3.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 B.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 C.母亲便勉慰伊,说我们鲁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