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下册 1农业及其地域差异
组卷网,总分 一、选择题 1.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淮南、淮北地形不同 B.淮南、淮北栽培技术不同 C.淮南、淮北气候不同 D.淮南、淮北耕作制度不同 下图为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①②农业生产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沙漠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④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 A.种植业 B.林业 C.水产养殖业 D.畜牧业 4.“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受降水影响最大的是( ) A.日常生活 B.交通运输 C.工业生产 D.农业生产 下图为“2016年我国部分省份粮食产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甲乙丙丁四省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对应正确的是 A.甲一油菜、花生 B.乙一水稻、甘蔗 C.丙一小麦、大豆 D.丁一青稞、小麦 6.甲省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有 ①地形平坦 ②地广人稀 ③土壤肥沃 ④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7.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 ) A.水稻、花生、甘蔗、棉花 B.水稻、油菜、甘蔗、棉花 C.小麦、花生、甜菜、棉花 D.小麦、油菜、甜菜、甘蔗 8.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 A.东西干湿的差异 B.南北干湿的差异 C.东西温度的差异 D.南北纬度的差异 读图“中国温度带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温度带与作物熟制对应正确的是 A.甲﹣一年一熟 B.乙﹣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C.丙﹣一年三熟 D.丁﹣一年两熟到三熟 10.下列温度带与其主要农作物对应正确的是 A.甲﹣水稻、油菜 B.乙﹣春小麦、花生 C.丙﹣冬小麦、棉花 D.丁﹣青稞、甘蔗 11.属于北方地区农产品的一组是 A.苹果、花生油、面粉 B.香蕉、菜油、稻米 C.玉米、高粱、青稞 D.蔗糖、蚕丝、葡萄干 为确保粮食安全,必须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为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与农业部门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畜牧业 B.②—林业 C.③—种植业 D.④—渔业 13.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②土地类型齐全,难以利用土地多 ③耕地资源与水资源空间匹配度较好④耕地比重小,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读 “东北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组织农业生产,下列地区畜牧业比重最高的是( ) A.辽河平原 B.三江平原 C.大、小兴安岭 D.呼伦贝尔高原 15.当前,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天然林砍伐受到严格限制,这样做有利于( ) ①涵养水源②保护生物多样性③保持水土④防止海平面下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的秋分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下图为农业生产场景及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景观图可能拍摄于( ) A.甲-④地 B.乙-③地 C.丙-②地 D.丁-①地 17.图中①②两地所在地理区域( ) A.①-年降水量少于800mm,旱地为主 B.①-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C.②-1月均温低于0℃,油菜种植广泛 D.②-海拔较高,粮食作物喜温凉 18.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 ) ①增加农民生活幸福感 ②体现春播的生产环节 ③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 ④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