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421930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5.1植被说课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4-06-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34425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高中,植被,18张,课件,地理,必修
  • cover
(课件网)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5.1植被 CONTENTS 目 录 1. 教学分析(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2. 教学目标 3. 教学重难点 4. 教学方法 7. 课后作业 5. 教学过程 6. 板书设计 课标解读 新课标1.10“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第一,关注植被整体与环境的关系,而非具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课标是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植被和环境的关系,学习应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一些难度较大的生物学概念不宜涉及 第三,在自然环境要素中,对植被影响较大的是热量和水分,可从热量、水分的差异角度分析植被和环境的关系,结合初中课程的气候类型分布、干湿分区等进行讲述 第四,植被的特点,如垂直结构、生态特征,是植被适应环境形成的,可作为植被与环境关系的具体体现。 “识别主要植被”应关注以下几点。首先,介绍的植被应重点关注地带性植被;第二,选择一些典型植被作为案例,不需要系统介绍所有植被;第三,“识别”的重点在于“区别”,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等可对比不同植被的生态特征,从而区分不同植被类型。 该部分课标的达成借助的方法是“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除课堂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的图像、视频以外,应引导学生课下开展野外观察,介绍野外观察植被的一般方法,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1. 教学分析———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本节分“植被与环境”“森林”“草原与荒漠”三目来具体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一目“植被与环境”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为后面分析不同类型植被的特征及其环境适应性打下基础,是本节的核心。 第二目“森林”和第三目“草原与荒漠”共同落实课程标准关于“主要植被”的要求,并通过主要植被类型特点的介绍,重点说明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是第一目“植被与环境”的延伸和具体阐述。 为落实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教材安排了“通过调查,了解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校园树木调查、观察、分析,加深对植被和环境关系的理解;自学窗“精品公园‘精'在何处”,学生可感知地理学在指导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强调因地制宜营造人工植被的重要性,并深化对协调人地关系的认识。 1. 教学分析———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1. 教学分析———学情分析 在本章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完成大气、水、地貌等章节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植被的学习可以以此引导学生更加综合地认识自然环境,形成初步的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观念。 日常生活中植被随处可见,学生对于植被已有一定生活感知,但学生局限于感性认识,难以区分植物、植被等地理概念,且见到的大多是人工植被,对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认识比较模糊。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给予辅助和引导,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活动探究能力的训练,启发学生自主完成新知的建构。 结合不同的植被景观,知道其形成的自然环境,了解植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植被发展生产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 2. 教学目标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区域认知 识别与植被有关的环境要素,具备一定的观察,调查等合作的意识,求知的态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 认识植被演化的过程,了解植被的形成,对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学会综合分析其与环境的关系。 综合思维 通过图片,识别主要的植被类型; 结合材料,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依据小组合作探究,掌握植被生态特征对环境的适应性 1.课程标准的要求就是重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