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 一、设计背景 形成地理核心素养是对初中学生素养发展的基本要求,认识区域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根据落实课程标准的需要,及教学目标和学生思维活动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策略。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七年级下册具有特色的区与,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知识拆分并杂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知识中。 二、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按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世界地理认识地区的标准要求,根据“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的区域选择原则,教材选择了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均具显著特色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作为认识地区的学习案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 教学难点: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生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地图分析、小组合作探究。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带一路”相关视频。 教师:2018年我国与37个非洲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备忘录,给中非合作带来了新机遇,你们能找到视频中提到的这些国家(科特迪瓦、南非、加纳、几内亚)所在的区域吗? 希沃白板展示三维地球,学学生指图回答,并标出本区和“北非”的分界线。 学生:略。 教师:顾名思义,撒哈拉以南非洲就是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和地区。 展示人种分布图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人种图片,分析该地区的人种分布特点。 教师: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人种以什么人种为主? 学生:黑种人。 教师:,该区域的黑种人占总人口的90%以上,因此有“黑非洲”之称。这个区域还有另外一个称呼,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黑种人的故乡。 教师:黑种人有什么外貌特征呢? 学生: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教教师:我们七上学过不同的人种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来了解一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 自主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 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 ②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指图汇报,并分析黑种人的外貌特征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 学生:主要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位于热带。由于纬度位置的影响,为了适应热带环境,长期学生活在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黑种人才有了这样的外貌特征。 教师:由此撒哈拉以南非洲还被称为热带大陆。在这块热带大陆上,有着丰富的学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因此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一个美称,你们能找到么? 学生:全球原材料仓库 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资源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图 教师:我们先来看一下大仓库里有哪些学生物资源呢? 学生:花学生、甘蔗、咖啡、香蕉等 让学生上黑板前,圈出这些学生物资源主要分布地区。 教师: 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当地的地形和气候密切相关,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否有种植这些农作物的条件? 小组活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学案第二部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指图汇报,并分析农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的关系。 1.地形-学案 -地形区(教材标注) 教教师: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有何特点? 学生:高原为主 教师:海拔较高,又被称为高原大陆。 教师:你们能找到非洲最高峰么? 学生:乞力马扎罗山 教师:这座山被称为“赤道雪峰”,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地形因素,海拔高,气温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