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460259

辽宁省大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高考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1361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辽宁省,联合,试卷,语文,考试,模拟
    2022 年高考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一 ) 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 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时间观念上的整体性和生命感,使中国人采取独特的时间标示的表现形态。它不同 于西方主要语种按“日-月-年”的顺序标示时间,而是采取“年-月- 日”的顺序。人们 对此也许习以为常;不过一种文化方式正是到了习以为常的境地,方能沉积为民族群体 的潜意识。中西文化之异, 并不一定在于我有的你没有,而在于可以互相对应的时间标 示采取了逆行的顺序,或者处于顺序构成的不同位置。道理很明显, 在“年-月- 日” 或“日-月-年” 时序表述中, 同样的组合因素以不同的结构组合,或以不同的顺序排列, 是具有不同的意义的。顺序也是一种意义, 而且是精神深处反复估量和整理了的意义。 不同的顺序反映了二者的差异:一、它的第一关注点不同, 是年还是日,是整体还是部 分;二、它在第一关注以后的思维方向不同,是以大观小, 还是以小观大;三、确定了 思维方向以后,它的前后环节的衔接方式不同,是以前环节统率后环节,还是以前环节 积累成后环节,是统观性的,还是分析性的。在中国人的时间标示顺序中,总体先于部 分,体现了其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其统观性、整体性时间观念异于西方的积累性、分 析性时间观念。由此他们以时间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赋予部分以意义。 时间的整体观是与天地之道的整体观相联系的,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 种表现形式。中国远古时代,人们观天以测岁时,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 标示出年岁季节、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因此远古人对天 象运行位置比后人更关注、更熟悉,与天象的心离得也似乎比后人更近。顾炎武的《日 知录》卷三十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关之也。‘三星在天’,妇人 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晨’,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 而茫然不知者矣。”这里引用的诗句, 出自《诗经》和《左传》,所谓火、三星、毕、龙 尾,都是古代的星宿名称, 诗句所讲都是星宿运行的形态和位置。而所有这些都被农民 兵士、男女老幼用来表示岁月时令,表达人的感受和心情, 可见古人是把天道、时间和 人心交融为一个整体了。 以时间呼应天道的思维方式,具有类乎宗教信仰的仪式感和典重感,在古老的时代 已经沉积为中国人的精神原型。这种精神原型的生成,意味着中国的时间标示已经不能 被看作一个纯粹的数学刻度,而是隐喻着某种关于宇宙模式的密码。这种整体性时间意 识把天象运行、季节更替、万物荣枯,以及人对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和年华盛衰的体验如 此等等的非常丰富的文化密码, 赋予大小相衔的时标顺序之中。中国人把握某个时间点, 不是把它当作一个纯粹的数学刻度来对待的。假如他具有深厚的文化体验,他是会把这 一时间点当作纵横交错的诸多文化曲线的交叉点来进行联想的。 ———摘编自杨义《时间表述形态和文化密码》 材料二: 中国传统计时采用的主要是干支法。干支两两交叉, 可用于年、月、日、时辰的表 述。 中国文化自古注重人与时的和谐,“天人合一” 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 中国 文化赋予了时间更多抽象神秘的含义。天时往往通过某种不可知的力量影响事物的发展。 此种思维方式使中国文化传统非常注重 “时” 的顺背。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农历除了作 为一种表述时间的重要手段, 更多的则作为一种生活行为的指导, 如迁居择址、婚丧嫁 娶等。 “天人合一” 的思维方式使中国文化在感知事物时强调主客一体, 导致中国人对时间的感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受客观时间的拘束程度很小。人们对客观时间的感知 界限往往比较模糊, 最明显的是汉语语法构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