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460904

第五单元课外古代诗词诵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3教案 中职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01-17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87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五,怀古,模块,基础,语文,高教
  • cover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诗歌中的典故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2、了解辛弃疾的爱国热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传唱经典的形式,让学生两名学生唱,两名学生弹古筝,以弹唱的形式呈现这首词。古典诗歌中词本来就多是用来弹唱的,虽不能完全恢复它的原貌,但让学生用现代的方式演绎这首词,也是对这首词的一种解读方式。古筝配乐很有气势,学生可以感受到豪放词的豪壮基调。(从《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播出以来,每一期都会给学生看,前面的几篇课文也有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传唱这些词。)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 听这首词的弹唱,学生听出了豪迈,听出了悲壮,再朗读课文,回到文本本身,学生觉得这首词晦涩难懂。为什么这首词会感觉比前面学的《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要难以理解呢?究其原因,这首词辛弃疾用了大量的典故。学生对这些史事很不熟悉,放在诗歌中理解起来更是不易。这提出了这节课想带领学生思考的问题:该如何解读诗歌中的典故,把握诗人情感? 三、写作背景介绍及解题 利用北宋南宋版图对比图来介绍当时南宋的历史背景,从版图对比图中学生可以直观看出南宋的一大块土地被金占领,而且这一块土地正是中原肥沃之地,所以南宋一大批爱国人士一直致力于北伐,想要收复失地,从而得到解读这首词的一个关键词“北伐”。然后让学生在图中找出“京口” 这个地点所在,顺势解题,这首词所写的就是辛弃疾站在京口的北固亭所看到所想到的。 四、研读上阕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用典:孙权 关联点:孙权曾经在京口建都;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的军队 作者的用意及情感:对英雄的敬仰和向往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用典:刘裕 关联点:刘裕在京口生长;两次统晋北伐,所向披靡 作者的用意及情感:向往刘裕的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 上阕小结:上片借孙权和刘裕的典故表达对英雄人物的赞叹和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抗敌救国的热情,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 五、自主研读下阕(填写表格并分组讨论) 诗句 用典 关联点 作者用意及情感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用典:刘义隆 关联点: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未作好充分准备就仓促北伐,结果一败涂地 作者的用意及情感:借鉴历史,告诫当朝统治者,伐金必须做好准备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用典:佛狸祠 关联点: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刘义隆到京口瓜步山并在山上建立行宫 作者的用意及情感:表达了自己的隐忧;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典:廉颇 关联点:年老时还想为国出力,受到排挤,不被重用 作者的用意及情感: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下阕小结:下阕用刘义隆、拓跋焘、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达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六、方法总结(课文的示范功能): 如何破译诗歌中的典故的密码,把握诗歌情感? (1)梳理典故的含义 (2)寻找关联点(联系写作背景) (3)分析作者的用意及情感。 七、堂上练习:(破译典故密码,把握诗歌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严 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①。 【注】①“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请谈谈本词运用典故的作用。 典故:武陵人 典故梳理:“晋太元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