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4460952
第六单元 科技与人文课文古代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 32 教案 2022-2023学年高教版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
日期:2025-11-03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219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第六
,
教案
,
工科
,
模块
,
职业
,
语文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鉴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体会诗歌中所传达出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诗歌中所传达出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所以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描写月亮的诗句,不胜枚举。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是闻一多先生对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赞誉。的确,一千多年来,无数读者为这首诗而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春、江、花、月、夜,这五种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妙境。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诗。 二、介绍作家、作品并解题。 1.张若虚,生卒年代不详,扬州人。曾任衮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以文辞俊秀名扬京都。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并称“吴中四士”。现存诗仅《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二首。这首堪称千古绝唱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使他在诗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2.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全诗便扣紧5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三、朗读,整体感知。 1.范读。 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 四、鉴赏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客观的实境与诗中人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惝恍,气氛很朦胧。也可以说整首诗的感情就像一场梦幻,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地展开着,亦虚亦实,忽此忽彼,跳动的、断续的,有时简直让人把握不住写的究竟是什么,可是又觉得有深邃的、丰富的东西蕴涵在里面,等待我们去挖掘、体味。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共九韵,每韵构成一个小的段落。 1.鉴赏第一段(1-4句)。 (1)开头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点出题目中的哪几个字?(春、江、月。)但诗人的视野仅局限于此吗?(并不局限于此,第一句已把大海包括进来了。) (2)第二句告诉我们那一轮明月乃是伴随着海潮一同生长的。诗人在这里不用“升”字,而用生长的“生”字,一字之别,有怎样一番意味呢?(用“升”不过是平时习见的景色,比较平淡;用“生”就渗入了诗人主观的想象,仿佛明月和潮水都具有生命。他们像一对姊妹,共同生长,共同嬉戏。这个“生”字使整个诗句变活了。) (3)第三、四句“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是说:江海相通,春潮涣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雷雨》学案(2025-10-16)
《声声慢》学案(2025-10-16)
《祝福》学案(2025-10-16)
《群英会蒋干中计》学案(2025-10-16)
《项链》学案(2025-10-16)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