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49973

第2课 贞观之治课件

日期:2024-04-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26529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课,贞观,之治,课件
  • cover
课件25张PPT。“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段话是在说谁呢?哪个成语与此有关?罄竹难书隋炀帝暴君隋炀帝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引发 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 将所杀,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三、女皇武则天二、 “贞观之治”618 李渊 唐高祖 长安局面形成无字碑玄武门之变统治措施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二课 贞观之治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627—649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措施:1.吸取隋亡的教训2.任贤纳谏 整顿吏治3.轻徭薄赋 发展生产4.大兴学校 发展科举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房玄龄杜如晦房 谋 杜 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魏 征1、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治理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千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1)造成材料一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后来会出现材料二中描述的情况?答:(1)隋末农民大起义等战争的浩劫、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得民不聊生。     (2)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实行开明的统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加上人民的辛勤创业,科技的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从而出现了这种盛世局面。思考一2、材料一:“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政灭亡。此皆朕所目见。帮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事。”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1)材料二是谁说的?它的意思是什么? (2)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 (3)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这一政治局面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局面? (4)根据材料一说明他的统治局面与隋朝灭亡的关系怎样? (5)要据材料三说明他“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思考二(1)唐太宗李世民。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2)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体现了他重民的思想。     (3)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唐太宗“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故称“贞观之治”。原因:唐朝时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老百姓安居乐业,广大人民辛勤劳动,为治世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客观条件。唐太宗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勤于政事,善于纳谏,善于用人,厉行节俭,戒奢从简。所以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4)是因果关系。即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吸取教训,采取调整统治的措施,是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之一。     (5)要维护其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及统治。昭陵全景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园周长60多公里,总面积2万余公顷,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 (位于陕西省礼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