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化 石 第一课 化石带给我们的信息 一、【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古生物在地层中所留下的遗体、遗迹或遗物称为化石。 知道有些生物与几千万年前的化石样子很相似,变化不大,称为活化石。知道一些典型的动植物活化石。 知道化石是人类探索古生物存在和演化的重要证据。 科学思维: 整理比较马的化石,能分析马的演化过程,发现马的进化,推测其他物种也有类似的进化过程。 探究实践: 根据化石资料,比较灭绝生物、化石复原生物、现存生物,能找出异同并进行合理推测,能举例描述已灭绝的生物,能举例描述灭绝生物和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 态度责任: 对化石中蕴藏的信息有好奇心,大胆质疑,用证据说话,乐于分享。 初步了解化石信息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看单元页画面,读小诗:恐龙繁盛侏罗纪,早已灭绝无踪迹,怎知恐龙曾存在,信息藏在岩层里。 (2)提问:“信息藏在岩层里”中的“信息”主要由岩层中的什么提供? (3)小结并明确化石的内涵:“信息”主要由岩层中的化石提供。古生物在地层中所留下的遗体、遗迹或遗物称为化石。 (4)讲述:本单元我们将开启《化石》的探寻之路。地球上的生物千姿百态,种类繁多,这些生物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有了?它们的祖先是什么样子?让我们来看看化石带给我们的信息。 (二)新课学习 1. 它们是哪类生物的化石 (1)课件展示教材P12四幅图。 (2)交流:推测它们是哪一类生物的化石?说一说你判断的依据,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3)小结:图中的化石,分别是鱼类、鸟类、贝类、植物的化石,因为它们分别具有鱼类、鸟类、贝类、植物的特征。说明化石是蕴含信息的,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推测和判断。 (4)查阅资料,了解化石的更多信息。 (5)课件展示教材P12渡渡鸟资料卡和海螺化石资料卡。 渡渡鸟资料卡:生活在毛里求斯岛,体形庞大,双腿粗壮,体重可达23千克。喙长23厘米左右,前端有弯钩。全身羽毛呈蓝灰色,翅膀短小,无法飞行,只能在陆地上跳跃前行。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 海螺化石:在珠穆朗玛峰可以找到海螺化石。大约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还是一片汪洋,由于板块运动,大地逐渐隆起,在3000多万年前高出海平面,最后形成了巍巍的高原和峻险的高山。有数据表明,直至今时珠穆朗玛峰还在悄然变化。 (6)小结并引发新的问题:通过上述资料,我们发现,古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复原了古生物的样子。我们知道有些生物灭绝了,有些生物却延续了下来。想一想,灭绝生物和现存生物有什么关系? 2. 比较灭绝生物和现存生物 (1)课件展示P13上方六幅图。 (2)任务:观察比较这些灭绝生物和现存生物的特征,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3)交流汇报:通过观察比较它们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有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已不复存在,而有些现存生物与它们有相似之处。 (5)拓展思考:生物灭绝可能与什么有关呢?现存生物怎么会与灭绝生物有相似之处呢? (6)小结:生物灭绝可能与环境巨变有关。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不能适应就会被淘汰,甚至灭绝。现存生物可能是因为环境发生巨变时,迫使自身结构发生一些改变,然后慢慢进化而得以生存。因此,现存生物可能与灭绝生物有相似之处。 3. 比较化石生物与现存生物 (1)课件展示P14上方四幅图。 (2)任务:观察比较这些化石生物与现存生物的特征,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3)交流汇报:通过以上观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结:这些化石生物和现存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大。 通过化石比较研究,我国现存的银杏、苏铁、扬子鳄、白鱀豚、中华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