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513733

7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3 教案 2022-2023学年高教版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

日期:2024-10-30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189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学年,工科,模块,职业,语文,高教
  • cover
7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思想】 1.民主:师生关系应是伙伴关系、合作关系,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课文)平等对话。在教授本课的过程中,尽量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 2.科学: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通过符合学生求知欲望、阅读心理、知识背景的巧妙引导,让学生自己感悟作品;而引导的线索,是学生对课文质疑(这是学生主动钻研的思想火花),围绕学生所提的一个个问题展开研讨,从而把学生的阅读欣赏引向作品的深处,也引向学生心灵的深处。 3.个性:尊重学生的心灵舒展和精神自由,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倡学生展开思想碰撞,鼓励学生发表富有创造性的观点或看法。努力使整个阅读教学课堂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学术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共同的提高也有不同的收获。 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过程中,我不但打算尽可能体现出以上教学指导思想,而且,我力图避免对一些语言现象进行孤立的烦琐分析考证,而追求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冲撞、思想的魅力和人格的感染。 【教学目标】 这是一篇极富思想养料和人文精神的课文。我首先应根据其本身的语文因素引导学生理解其结构和语言风格,但决不能仅止于此。剖析其结构和语言外壳的目的,是为了把握其思想内核,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今天的中国和他们自己的人生。具体说来,我力图充分挖掘本课的语文教育因素以达到如下目的: 1.开启思想闸门。 马克思不迷信权威、思考一切的思维品质,他伟大的创新精神,他重视实践并认为一切科学理论都必须根据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的求实精神,无疑应该成为今天跨世纪中学生的精神养料。 2.进行人格熏陶。 马克思所以能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首先是他在青年时代其就立志"为人类工作",并且具有"目标始终如一"的顽强意志。我力求能让学生由衷地感到:也许我们一时还难以完全理解马克思的不朽学说,但我们完全应该而且也可以学习他伟大的人格! 3.感受时代脉搏。 不能让学生觉得他们是在学一篇“外国文言文”,而应在分析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联系当今中国的改革实践,让学生深深感到我们今天改革的每一步推进都是对马克思学说的真正发展,也是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结构的把握和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 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1.学生如果不适应这种研讨式的教学风格而出现“启而不发”的状况怎么引导? 2.放手让学生质疑研讨,如果出现一些我事前无法预料的思维火花时,我又如何驾驭课堂(既尊重学生的思考又不影响教学的节奏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180周年,由此引出话题: 调查:读过《共产党宣言》的同学请举手。(美国高中生的必读书。) 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2.提示学生:以马克思精神学习这篇关于马克思的文章。 “您喜爱的座右铭?”“思考一切。”?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女儿的一次对话。这充分反映了作为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那就是独立思考。这种独立思考精神,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也是我们今天每一位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可贵品质。 今天,我们应该以独立思考的精神来研究探讨这篇著名的文章。学生、教师、作者平等对话。 二、朗读一遍课文(或快速默读课文),就其结构和语言思考提问(或写成纸条)。 三、师生研讨:(以下只是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程序。具体的教学过程将以现场学生的思维状况随机而定。) [假设一] 学生问:为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