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526398

【新课标】济南版生物八下7.1.1 发酵技术 教案

日期:2024-05-09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0780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新课标,济南,生物,八下,7.1.1,发酵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济南版八年生物下册 7.1.1 发酵技术 教学设计 课题 7.1.1 发酵技术 单元 七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日常生活的发酵技术。蒸馒头、烤面包酿酒、晒酱等是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而学生接触到的发酵食品则更多。但是,具体到发酵食品的制作技术,学生未必掌握;对于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可能了解得更少,这使他们对这部分知识充满了好奇。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种类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结合本节内容,可以进一步认识人们如何利用微生物来开发生物技术产品,体会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学习 目标 探究实践:知道发酵的原理,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科学思维: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态度责任:关注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发酵食品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激发研究兴趣。 生命观念: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够解释原因,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 1.酸奶制作的操作过程 难点 1.阐述食品发酵的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这些食品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是发酵食品 观看图片,分析问题 导入新课,引发兴趣 讲授新课 一、发酵技术与发酵食品 1.发酵技术 运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并制作出新型食品的方法,就是发酵技术。注意发酵技术并不全是用来制作发酵食品的,如利用一些细菌发酵可处理污水。 视频:发酵现象 2.发酵 (1)含义 ①生物学上,人们习惯把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 工业生产上,笼统地把一切依靠微生物生命活动而实现的产品生产称为发酵。 (2)分类 ①根据发酵过程对氧的需求情况,可分为厌氧发酵和通风发酵。 ②根据发酵生成的产物,可分为乳酸发酵、酒精发酵、抗生素发酵等。 点拨 利用发酵技术制作的食品就是发酵食品。 二、乳酸发酵 1.巴斯德的发酵理论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被誉为“微生学之父”,他于1857年提出了著名的发酵理论:“一切发酵过程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可引发不同的发酵过程。 2.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 (1)提出问题:用鲜奶制作酸奶时需要提供哪些必要的条件? (2)作出假设:酸奶的制作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无氧环境。 (3)材料器具:新鲜牛奶,蔗糖,酸奶;烧杯,量筒,广口瓶,酒精灯,pH试纸等。 视频:自制酸奶 (4)制订和实施计划 项目1号瓶2号瓶3号瓶过程准备①将新鲜牛奶倒入洁净的烧杯,加入适量的蔗糖(约占牛奶总量的10%),加热煮沸4~5分钟;将广口瓶洗净并浸泡在水中,用水加热煮沸5分钟灭菌②当牛奶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按照1: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摇匀,用pH试纸测定奶的酸碱度(约为6.5)接种③将烧杯中的奶平均分装到1号、2号、3号广口瓶中分组密封盖上瓶盖盖上瓶盖不盖瓶盖密封温度0~5℃30~35℃30~35℃发酵时间4~6小时后实验现象酸碱度约为6.5,牛奶呈液体状,口味几乎没有变化酸碱度约为5.8,牛奶变浓稠,凝结成豆腐状,酸度增加酸碱度约为6.5,牛奶呈液体状,口味几乎没有变化结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①1号瓶和2号瓶对照,变量是温度,说明乳酸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 ②3号瓶和2号瓶对照,变量是氧气,说明乳酸菌发酵需要无氧环境 规律总结 酸奶制作的过程可总结为 灭菌→接种→密封→发酵。 (5)得出结论:酸奶的制作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无氧环境。 (6)表达交流 ①鲜奶中加入蔗糖是为乳酸菌的发酵提供原料,增加酸奶的酸味。 ②清洗烧杯和广口瓶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主要是为了杀死其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防止杂菌污染,有利于乳酸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