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551365

第3.4课 波的干涉 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共26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1017511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19,26张,一册,必修,选择性,3.4课
  • cover
(课件网) 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 选择性 必修一 第三章 机械波 第4课 波的干涉 导入与思考 在平静的水面上,下落的雨滴激起层层涟漪,形成了复杂而美丽的图案。这种图案是怎样产生的? 在介质中常常有几列波同时传播。两列波相遇时,会不会像两个小球相碰时那样,改变各自的运动特征呢? A B 学习目标 通过实验,认识波的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 01 02 03 了解波的叠加原理。 知道波的干涉条件,能解释生活中相关干涉现象。 演 示 知识点 1 波的叠加 可以发现:两列波相遇后,彼此穿过,继续传播,波的形状和传播的情形都跟相遇前一样,也就是说,相遇后,它们都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彼此都没有受到影响。 深入理解 两列波相互叠加的规律:在波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所产生的振动,每一质点仍然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质点振动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而不是位移大小的代数和。 波传播的独立性:几列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在介质中某一点(或某一区域)相遇时,每一列波都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向前传播,彼此之间互不影响,好像没有遇到另一列波一样。 生活联系 生活中波的独立传播和叠加 开会时,大家讨论各抒己见,很是吵闹,但还是能区分出每一个人的说话声音。 红绿蓝等光束空间交叉相遇,分开后红还是红、绿还是绿。 空中无线电波很多,但仍能分别接收各个电台。 知识点 2 波的干涉 现象:这两列波相遇后,在振动着的水面上,出现了一条条从两个波源中间伸展出来的相对平静的区域和激烈振动的区域,这两种区域在水面上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且相互隔开 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的现象叫做波的干涉。 干涉图样:由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图样叫做干涉图样。 振动加强 振动加强 振动减弱 振动减弱 深入理解 干涉图样的特点: 2.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是间隔出现。 3.振动加强点是指振幅较大的点,不是位移始终最大。 4.干涉图样中,不只有振动加强的质点和振动减弱的质点。 1.振动加强点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点始终减弱。 5.把振动最强的质点连起来,为振动加强区,振动最弱的质点连起来,为振动减弱区;强区和弱区是相互隔开,强弱相间的。 干涉现象的解释———振动加强 P x1 0 t A1 -A1 振动1: x2 0 t -A2 A2 振动2: x 0 t A -A 加强叠加: P点振动加强(振幅A=A1+A2) 干涉加强的解释:如果在某一时刻,在水面上的某一点是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相遇,经过半个周期,就变成波谷和波谷相遇.波峰和波峰、波谷和波谷相遇时,质点的振幅最大,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因此在这一点,始终是两列波干涉的加强点,质点的振动最激烈。 S1 S2 干涉现象的解释———振动减弱 Q Q点振动减弱(振幅A=A1-A2) x1 0 t A1 -A1 振动1: 振动2: x2 0 t -A2 A2 减弱叠加: x 0 t A -A A1 > A2 干涉减弱的解释:如果在某一时刻,在水面上的某一点是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相遇,经过半个周期,就变成波谷和波峰相遇,在这一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是减弱的,质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如果两列波的振幅相同,质点振动的振幅就等于零,水面保持平静。 S1 S2 探究与思考 若两个波源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步调相同,加强点与两个波源的距离差: △S=S1-S2=2n λ/2 ( n=0,±1,±2,±3……) 振动加强点满足的条件 S1和S2两波源到加强点M的距离之差与波长有什么关系?S1和S2两波源到其他加强点的距离之差与波长是不是也存在同样什么关系?你从中可以发现什么样的规律? 若两个波源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步调相同,减弱点与两个波源的距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