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 所在单位: 课题 《 对 花 》 课型 欣赏课 授课年级 五年级 课时 1课时 内容分析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对花》选自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第一篇章“燕赵故事”。作者鲍元恺。取材于著名的河北民歌《对花》与《放风筝》。描绘了河北人民幸福生活的美丽画卷。“对花”是中国北方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小调。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的方式比赛智力、传授知识、娱乐游戏。是中国民间的一种歌咏形式。 设计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要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紧紧围绕目标,以生为本,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欣赏能力。本次授课学段学生,具备一定的欣赏、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因而在本课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分析作品、参与表演,体会音乐的意境与美感,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具备一定的欣赏、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欣赏音乐开始从对音乐单纯的“听”进入到对音乐内涵的感受和理解阶段。因而在本课中,我将带领学生,以学生的视角,理解分析作品,拉近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分析作品、参与表演,体会音乐的意境与美感,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使学生充分感受作品的情境与意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听辨出《对花》乐曲中表现“对花”的乐器音色。能力目标:通过音色、力度等音乐要素分析管弦乐《对花》的主题旋律。 情感目标: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辨《对花》乐曲中表现“对花”的乐器的音色。通过音乐要素分析作品的主题旋律.难点:感受与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景。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卡片 钢琴 小风筝 作品分析卡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环节(3分钟) 1.师生问好 (30秒)同学们好!欢迎大家走进我的音乐课堂。2.揭示课题 (2分30秒)师: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节奏对诗的游戏(XX XX XX X |) 师:我们对诗的内容都和什么有关呢?我们是在用对诗的方式进行“对花”。 节奏对诗回答教师问题对诗内容与花有关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了解“对花”形式 二、作品欣赏(30分钟)作品欣赏作品欣赏作品欣赏 (一)欣赏作品《对花》第一部分(10分钟)1.欣赏河北民歌“对花”师:观看视频中的人们是在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对花呢?(播放河北民歌“对花”视频)师:介绍河北民歌“对花”演唱形式。学唱“对花”旋律。了解“对花”的表演形式。 师:对花旋律好听吗?我们也来模唱一下。请同学们用“da”演唱问句,用“la”模唱答句。 模唱处理:问句中的附点节奏--使得旋律变得更加活泼,答句中切分音节奏--活泼中带有舒展的感觉。加入歌词演唱师:教师范唱。 拍手代替“七不隆咚锵咚锵”的鼓点部分。分组演唱“对花”师生合作演唱2.聆听管弦乐版“对花”(1)初听乐曲,感受器乐“对花”。听辨“对花”旋律出现的次数。问:器乐也是可以对花的,接下来我们就将听到管弦乐版的“对花”,请同学们来听一听刚刚我们演唱的“对花”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听辨乐曲中表现“对花”的乐器。 问:两次“对花”旋律是由单一的一件乐器演奏的吗? 师:两次对花旋律是由大家熟悉的四种乐器演绎的,你还记得它们的音色与演奏方式吗?让我们重温一下他们美妙的音色!师:四种乐器两两组合,完成了两次“对花”,那么两次对花分别是由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