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2783

语文九年级上长春版1.1《蒹葭》课件1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26555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语文,九年级,长春,蒹葭,课件
    (课件网)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 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2、收入自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500多年间的305首诗歌。又称为《诗三百》 3、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 风”、“雅”、“颂”。 4、风,又被称为15国风,大多是民间歌谣。 “风”,是诗经的核心内容。“风”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文学常识: 5、“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属正统音乐。 6、颂,就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7、《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类 8、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义 9、《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风格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朱熹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现在的解释 赋就是铺陈直叙。类似于修辞中的排比。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一、初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诵读全诗,说说作品的音韵美是如何表现的?(从节奏和韵律等方面) (1)大都是四言的语句形式,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 (2)作品押韵:(找出每一章押韵的字) (3)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运用叠章,统一的内容反复咏唱,这样有一唱三叹的美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景、人、物 氛围、境界 二、赏读诗歌,体会意境美 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描写了哪些景物,造成一种怎样的气氛?) 景、人、物 氛围、境界 全诗通过芦苇、白露秋霜、秋水伊人等意象营造了一个凄清、朦胧、优美的意境 。 芦苇、白露、秋霜、河畔道路、秋水、伊人 三、品读诗歌,体味情感美。 再读全诗,体味作品流露的情感。 深深爱恋———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痴痴守望 执著追寻———道阻、长、跻、右、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不畏险阻 失意伤感———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求而不得、可望而不可即 全诗三章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即,深沉的相思之情。 《蒹葭》结构内容 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闻一多: “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招隐还是怀春,只觉得它百读不厌。” 秦风·蒹葭 1、背诵这首诗。 2、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