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 《环境与我们》单元 5.合理利用能源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环境与我们》 课题 5.合理利用能源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1.人类活动与环境 学习内容及要求 11.3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5~6年级 ④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结合实例,说明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有些能源是有限的,能源的使用过程会对环境带来影响,因此人类要节约能源,且要合理使用能源。 科学思维 认识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与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者之间的问题,了解人类正通过各种方法包括科学技术手段来缓解能源问题。 探究实践 1.讨论合理使用能源的方法。2.能够模拟温室效应实验。 态度责任 培养强烈的能源意识,养成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习惯。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能够模拟温室效应实验,理解能源使用与环境之间的问题。意识到我们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为节约能源和合理使用能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能够模拟温室效应实验,理解能源使用与环境之间的问题。 教学 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材料一组。 学生:温度计两支、密封塑料袋、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动物世界。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预设10分钟) 能源与生活密切相关 1.出示一则停电通知,提问:这会对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小结:现代生活处处需要用电,停电会让生活非常不便。 2.提问:我们每天使用的电能来自哪里?(预设:水电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风电、核电和火电。) 出示圆饼图———2017我国的电能来源 小结:电能来自化石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及核能的转化。这些能源可以转化为电能供我们生活使用。 3.出示科学概念:能源,指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和能源有密切关系。 电能、化石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都是能源。其中,电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为广泛的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中的能量能够为我们的房间调节冷暖或带来光明,也能驱动车辆、烹调食物、转动机器。(出示相关图片) 二、聚焦,明确问题 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三、探索(预设20分钟) 化石能源的使用引发温室效应 1.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能源?(预设:我们生活需要能源。)随后出示两张图片(能源开采和电厂废气排放) 2.小结:地球上的石油储量是有限的,将在几十年后枯竭;使用的电能大部分是由煤燃烧发电取得的,煤燃烧发电要消耗淡水,排放污染物……意味着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且化石能源使用过程中会带来环境污染。 3.资料: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过度消耗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这些增加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这种增温效果类似栽培植物的温室,被称作“温室效应”。 (视频:化石燃料使用引发的温室效应。) 4.提问: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多,真的会让全球变暖,引起温室效应吗? 视频介绍温室效应模拟实验。 ① 取1个透明的塑料密封袋和两支型号相同的温度计; ② 将其中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