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46195

二年级上册3.11《大家排好队》 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24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287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二年级,上册,3.11,大家排好队,第一,课时
  • cover
课题 大家排好队 设计人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我们在公共场所(第一课时) 本课目标确定的依据 相关 课标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7条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教材 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三课。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发放作业本引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为理解排队的好处做好铺垫。 本课的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独立的探索发放作业的最佳方式,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得出“还是排队好”的结论。并且注重细节的引导,如:哪些地方要排队,怎么排队好等等。 学情 分析 守规则、懂礼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尚处在前习俗阶段,规则意识不强,处理事情都是从自己的直觉感受和小功利出发,不习惯受到规则的约束,在课间游戏、领作业本、食堂就餐等情况下存在秩序混乱的现象,因此很有必要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好习惯,做到在公共场所排队。 本课 目标 1.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了解排队的基本行为规则。 2.感受集体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3.学会排队,懂得遵守排队的规则。 评价 任务 1.课堂交流反思,哪些地方要排队?什么时候要排队?什么时候要礼让? 2. 课堂交流点评, 怎样才能排好队?不遵守秩序不排队会出现什么后果 3.结合生活实际,说出有秩序排队的好方法。 4.课后完成拓展作业,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转化落实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集体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 难点 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其他相关材料 学生准备 学生分组探索(可自选一个问题,重点探索备展,其他问题涉猎了解即可)。 1. 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哪里需要排队? 2.我们为什么要排队? 3.如何排队? 4.排队有什么好处? 教 学 过 程 指向目标 评价任务 预设的学习活动 设置分发小红花的情境,在学生未得到任何心理暗示的情况下,自然参与到礼物认领活动中,自然地呈现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 学生通过讨论想出排队的点子。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有十名学生表现的非常好,老师决定要给他们奖励小红花,快来领取吧。教师和同学一旁观察同学取小红花时的秩序。 教师小结: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拿取小红花时,特别担心,就怕太挤了碰伤怎么办,那我们应该怎样去取小红花就可以不这么乱并且让大家都能取到小红花呢? 学生通过讨论想出排队的点子。 教师:正好我还要表扬刚刚讨论中表现好的小朋友,这次我们一起排好队再取小红花吧。(出示课题《我们来排队》) 设计意图:小学生是视觉比较发达的,通过观看真是踩踏案例,会让他们直接意识到不排队的后果很严重,触动学生心理。 评价任务: 讨论:踩踏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危害?为什么会发生踩踏事件?如何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 二、学习新课 (一)还是排队好 活动一:视觉体验 1、出示课件。 教师:这里是上海地标性建筑———东方明珠塔,可是在这座美丽的大城市里却发生了一幕惨剧。(播放视频“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2、播放“昆明明通小学踩踏事件”。 教师:图片上的这些爸爸妈妈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他们的孩子哪里去了? 3、讨论:踩踏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危害?为什么会发生踩踏事件?如何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 提示:不排队,乱哄哄,不文明;不排队,没秩序;不排队,不公平;不排队,很危险……所以,还是排队好! 亲身体验,认识到有序排队带来的好处,有机链接学生的生活,善于运用生活资源来进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