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课 影子 【学习目标】 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物体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阴影,并能正确表述。 2.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和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产生的条件表现出探究兴趣。举例说明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设计分析】 目目标序号 知识维度(指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认知水平维度 记忆/ 回忆 理解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1 概念性知识 √ 2 程序性知识 √ √ 3 元认知知识 √ √ 【评价任务】 1.任务一:知道进行中的光被物体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阴影,知道生活中哪里有影子。(检测目标1) 2.任务二: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和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检测目标2) 任务三: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产生的条件表现出探究兴趣。(检测目标3) 【资源与建议】 1. 课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搜集与影子有关的资料,玩影子游戏。 2.学习过程;首先,认识生活中的影子。接着,通过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探究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如何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了解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本课学习重难点是:重点:知道行进中的光被物体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阴影。难点: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和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学习过程】 课前探究 情境聚焦 任务一:知道进行中的光被物体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阴影,知道生活中哪里有影子。(检测目标1) (一)找一找哪里有影子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有影子呢 生:阳光下人的影子、树的影子、楼房的影子等。 教师可以借助教室内的灯光让学生制造影子,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影子。 2. 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继续提问:请同学们看一看,并想一想这样的场景可能涉及哪些知识、原理。 3.学生汇报自己的认识。 4.学生通过回想生活中见过的影子,汇报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二)画影子。 1.师生谈话:同学们画过影子吗 2.学生讨论,教师提示:你们打算怎样画影子 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 3.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分组配合画同伴的影子。 4.活动体验完成后,学生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 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 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 影子是灰黑色的。 评价标准:(1)积极参与汇报(+1)。 (2)资料详实,表达清楚。(+1) 任务二: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和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检测目标2) (三)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1.制造影子。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制造影子 可以用什么物品、什么方法 (2)学生思考、讨论如何进行实验。 (3)学生分组完成实验:4个学生在一起做影子形成的实验,一个学生手握手电筒操作,一个学生配合,另一个学生记录。 (4)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的情况。 2.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 (1)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如果没有橡皮,纸屏上还会有影子吗 如果没有手电筒,纸屏上会有影子吗?教师引导学生先思考,再进行试验,做到边观察边记录。 (2)学生进行实验。 (3)全班范围内展示学生的记录。 (4)学生交流观察的收获与体会。 (5)师生共同小结:当橡皮挡住手电筒的光时,纸屏上就形成了橡皮的影子。如果没有橡皮,纸屏上不会出现物体的影子;如果没有手电筒,纸屏上也不会出现物体的影子。 评价标准: (1)认真观察,积极参与汇报。(+1) (2)根据制造影子的方法判断影子形成的条件,表达清楚。(+1) 任务三: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产生的条件表现出探究兴趣。(检测目标3) (四)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 1.玩手影游戏。 (1)教师导课:刚才,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为了更好地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我们一起来学做几个手影吧。 (2)教师进行演示,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做出手影的动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