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90152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1164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采薇,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采薇》课件(第1课时) 导入: 同学们,战争和爱情是诗歌中两个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经》中的战争诗———《采薇》。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 2、掌握重点字词等文言知识。 自学指导: 1、默读《导学案》有关本课“知背景”的知识讲解,了解《采薇》是一首什么诗。 2、认真朗读《采薇》全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 注意: (1)实词:启、居等。 (2)虚词:斯等。 (3)通假字:莫、棘、尔等 (4)古今异义词:君子、小人等 3、 翻译结束后,思考: (1)文章的结构层次怎样划分? (2)这首诗表现了士卒怎样的情感? 4、共计10分钟。 答案点拨: 1、它是征战归来的边防战士所赋的一首诗。 3、(1)思乡:(薇:作、柔、刚; 1-3 岁:初、暮、阳)戍役漫长 戍边:将帅车马:自豪; 4-5 士卒生活:辛劳 归途:雨雪霏霏:幽怨; 6 行道迟迟:悲伤 (2)《采薇》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他强烈地思念家乡,,但他意识到是敌人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遑启居”,因此,对敌人充满仇恨,对于自己的阵营则怀有一种自豪感。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采薇》是征战归来的边防战士所赋的一首诗,它表现的是战士对家乡的思念、对敌人充满仇恨、对自己阵营的自豪的情感,同时还掌握了启、居、斯等实虚词的文言知识。 当堂训练: 完成《导学案》P46-47视觉拓展第一题。 《采薇》课件(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比兴的手法。 2、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自学指导: 1、《采薇》是一首战争题材的诗歌,诗人为什么要从“采薇”写起? 2、《采薇》前三节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这种手法有何特点?作用?表现了什么? 3、《采薇》中写的是抵御外族入侵,但士卒为什么还对战争不满?这与爱国思想矛盾吗? 4、请分析《采薇》的艺术特色。 5、《采薇》一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备受人们赞赏,为什么? 6、最后一章在内容上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谈谈它在整首诗里所起的作用。 7、共计15分钟。 答案点拨: 这是“比兴”的手法。以“薇”的从“作”到“柔”到“刚”的生长过程,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第一章开头两 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 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抒发了主人公思念故乡、牵挂亲人与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情感。 1、《采薇》是一首战争题材的诗歌,诗人为什么要从“采薇”写起? “章,音乐名称。‘乐竟为一章’(许慎《说文解字》),即乐曲奏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诗都分若干章, 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先秦文学史》,人民文学-出卷网-1998年版)使用重章叠句的手法,一是使得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一是突出了主题。 这首诗的前三节在章法上就是采用重章叠句。“薇亦作正”“薇亦柔止”“薇亦刚止”中关键词语“作”“柔”“刚”的变化,“岁亦莫止”“岁亦阳止”中“莫(暮)”“阳”的变化,都表现了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抒情主人公的焦虑、痛苦的心情则随着服役期的无限延长越来越重,从“心亦忧止”到“忧心烈烈,载渴载饥”,再到“忧心孔疚”,他的痛苦似乎到了承受的极限。 2、《采薇》前三节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这种手法有何特点?作用?表现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