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714106

花城版二年级下册野兔饿了 教案

日期:2025-05-14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291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花城,二年级,下册,野兔,饿了,教案
  • cover
二年级下册歌曲《野兔饿了》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课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主线,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理念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爱模仿、喜爱游戏、情绪容易受到感染,注意力容易转移、自我控制能力弱等心理特点,运用了情境、律动、互动、模仿、合作等手段,结合讲故事、模唱、表演等形式进行歌曲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使知识技能在“玩”中、“模仿”中、“情境”中被掌握。教学方法多样化和趣味化,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体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调动、保持和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和审美愉悦。 教材简析: 歌曲《野兔饿了》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儿童歌曲,旋律上下行走向明显,并在每一句的句尾有一个休止符。旋律活泼而风趣,配有两段歌词,歌词内容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一只野兔饿了,到处找吃的,原想偷吃农场农民伯伯种的粮食,后想这样做不应当,跑出农场继续找,找到路边把天然的青草尝,吃来觉得青草还比稻谷香。讲述了野兔虽然饿了,但它懂得不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不做不劳而获的人,从而告诉学生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的道理。 教学内容: 1、 音乐中的停顿--四分休止符“0”。 2、 歌曲《野兔饿了》 3、 创编与活动 教学目标: 1、从歌曲的演唱中体会音乐节奏里四分休止符的停顿。 2、用风趣的声音演唱《野兔饿了》,并教育学生要向小野兔学习,懂得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的道理。 3、通过音乐创编与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野兔饿了》,体会音乐节奏里四分休止符的停顿。 2、尝试用动作表现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 音乐中的停顿--四分休止符0。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旋律卡片、兔子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调动情绪 教师在钢琴上弹奏《野兔饿了》的旋律,请学生随音乐踏步,当听到老师的琴声停下来时,学生则原地不动。在弹奏第二段旋律时进行变化速度,如渐快,渐慢,看学生对速度的即时反应能力。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活跃气氛,把学生带入浓浓的充满情趣的音乐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对《野兔饿了》的旋律也有了初步的印象。) 二、情境激趣,学唱歌曲 1、激趣导课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出示小野兔)瞧,小野兔也想加入我们的音乐课,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玩一玩,我们掌声欢迎它的加入!它今天还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是什么故事? (课件播放歌曲《野兔饿了》,学生欣赏歌曲动画,然后说一说。) (设计意图:教师播放课件,生动有趣的动画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被吸引,从而引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师:大家听得真仔细!原来这是一只乖巧的小野兔呢,它知道农民耕田很辛苦,自己没尽力不应该尝,也告诉同学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不能不劳而获!你们看这么懂事的小野兔,我们要为它点赞,向它学习! 2、再次聆听,感受音乐停顿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听一听这首歌曲,看看老师做了什么动作?做了几次?(课件播放歌曲范唱,教师在歌曲休止符处做握拳动作,让学生感受音乐中休止的位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歌谱,讲解歌曲中有休止符,应作停顿。 (设计意图:设计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聆听歌曲、发现歌词,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由此渗透思想教育。) 3、学唱旋律 师:(出示旋律卡片)大家看,这是歌曲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师弹琴生边拍手边试唱旋律,区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