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750656

【新课标】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优质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3199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新课标,真理,生于,百个,问号,之后
  • cover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科学探索的魅力。 语言运用: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思维能力:能概况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么用事例在说明观点的;能了解每一个事例的表达顺序。 审美创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课前解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而这篇课文就是通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锐地抓住常见的,司空见惯的或不为人注意的想象,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研究,进而“找到真理”的。课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整。同时,本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全文是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写法具有代表性。可引导学生学习写法,并进行仿写, 这样可以更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关注文本特征:本文是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来写的,很有代表性。 关注主旨:这篇课文用三个具体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一观点。 关注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是一种先提出观点,然后用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最后总结观点的写作方法。 关注作者:叶永烈 生于1940年,浙江温州人。著名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1957年开始发表科学小品,1959年出版第一步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代表作品有《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飞向冥王星的人》《丢了鼻子以后》等。他还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之一。 【教学目标】 1.会写“域、惯”等12个字,会写“真理、领域”等19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3.能概况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么用事例在说明观点的;能了解每一个事例的表达顺序。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重点】 1.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2.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本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本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域、惯”等12个字,会写“真理、领域”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行文思路。 3.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出示课件3) 教师导入新课:(出示课题)读了这一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生自由发言 预设1:“一百个问号”是什么意思?“一百个是指具体的数量吗?” 预设2:真理一定会“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 预设3:是不是所有真理都要“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有助于学生对课文题目的初步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作者(出示课件4) 叶永烈(1940-2020)浙江温州人。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 。他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编著者之一,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等。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5)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难理解的词语,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等方法来理解词语。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不理解的字词。 (设计意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