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767808

四年级下册3.7《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 教案

日期:2024-06-25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62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四年级,下册,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教案
  • cover
我们的衣食之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大米要经历“育秧—插秧—护田—收割—碾米”这个过程,它来之不易,要珍惜并感恩劳动人们。 2、过程与方法:通过农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几组图片,了解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我们的生活之源。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劳动者的辛苦,尊重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 了解农业生产者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 教学难点: 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他们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栏目一“白白的米饭哪里来”。 教学目标: 1、了解大米等农作物的来源,体会它们的来之不易。 2、懂得劳动者的辛苦,尊重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 了解大米等农作物的来源,体会它们的来之不易;懂得劳动者的辛苦,尊重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难点: 懂得劳动者的辛苦,尊重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含音乐、视频等) 学生:课前调查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趣聊大米,知来源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请来了农博士,农博士的农业家族中有个大家最熟悉的成员叫大米。你在哪儿见到过大米? 生1:我在吃饭的时候见过大米; 生2:我在端午节的时候,回姥姥家见过大米; 生3:我在逛超市的时候见过大米; 2、有时它会变成粽子,你还见过哪些不同形式的大米呢? 生1:我觉得大米还可以磨成米浆,做成米粑; 生2:我们吃过的蒸肉,上面的大米粉也是大米磨成的; 3、大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是怎么来的呢? 生:我认为大米是农民种出来的。 二、看视频,了解大米来历 1、老师这有几张图片,谁来排排序? 2、自述来历,让我们到大米的自述中去寻找答案。 3、说过程,看完视频,看看我们图片顺序对吗? 4、谈感受:从这个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受到大米的种植很复杂,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收获大米,我们应该珍惜粮食; 生2:我感受到大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感谢农民伯伯的辛勤付出; 5、小结 大米从种植到收获要经历那么长的时间,中间要经过那么多工序,需要那么多人付出劳动,真是来之不易啊! 板贴:来之不易 【设计意图】:道德与法治课程希望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转向生活的自主建构,引导学生在多种可能的生活中选择“更好”的生活———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涵养其德性。在学习大米的种植过程时,充分引导学生回望生活,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 三、补充资料,感知来之不易 1、补充袁隆平的资料 大米来之不易,感谢那些辛苦劳作的农民,有一个人更值得我们感谢,他就是———袁隆平。你了解他吗?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功勋奖。研究杂交水稻,将水稻的亩产由1976年231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100公斤。不仅解决了我国14亿人口的粮食问题,还在十多个国家推广,帮助世界许多国家解决了粮食问题。他被人们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父”。 2、出示大米的话 大米也有话想跟大家说呢,它的话呀可是藏在下面的视频里哦,请用心看哦。(播放大米在阳光雨露中成长,感恩大地的视频) 3、谈体会 看了大米视频,你知道它想说的是什么呀? 生1:我想对农民伯伯说一句“辛苦了,感谢有你们的辛苦付出”; 生2:我想说大米的生产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粮食,感恩自然 ; 板贴:感恩自然 【设计意图】:在关注生活和反思生活地基础上,引导学生超越原有的生活,实现更好的道德成长。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非常提倡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要引导孩子感恩我们的自然。因此在教学中,学习完大米的来历之后,同学们都知道了大米的来之不易,要珍惜它们,还要感谢劳动人们的辛苦付出。此时设计“大米的自述”,通过大米自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