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792104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检测卷(四)(第1-3节,含答案)

日期:2024-06-05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8819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章,环境,察觉,检测,1-3节,答案
  • cover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测试卷(四)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1~3节)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各个部位的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盲人“阅读”盲文是利用了( ) A.触觉 B.痛觉 C.冷觉 D.热觉 2.人体内形成嗅觉和味觉的部位是( ) A.鼻腔和口腔 B.鼻腔和舌 C.鼻腔和味蕾 D.大脑 3.某学生掏耳垢时,不小心戳坏耳朵中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最可能( ) A.外耳道 B.鼓膜 C.咽鼓管 D.半规管 4.某人闻不到香味的原因是( ) A.嗅觉神经末梢受到损伤 B.传入大脑的神经受到损伤 C.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受到损伤 D.以上都有可能 5.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面颊,感到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传播的条件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6.小梅听到打雷,迅速地将手机关掉,从雷声进入外耳道到形成听觉的正确顺序是( ) A.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 B.外耳道→鼓室→鼓膜→耳蜗 C.外耳道→中耳→内耳 D.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7.夏商时期,已有铜质的铃和皮制的鼓。人耳能分别出铃声和鼓声是根据声 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8.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9.如图表示声音在25℃时不同的传播速度,分析可知声速与( ) A.温度有关 B.介质有关 C.体积有关 D.质量有关 10.吃完糖以后马上吃橘子,可能会觉得只有酸味而 没有甜味,下列解释较合理的是( ) A.吃了糖后各种味觉的灵敏度降低了 B.吃了糖后对甜味的灵敏度降低了 C.橘子汁不能碰到舌头上感受甜味的区域 D.橘子汁本来就没有甜味 11.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 C.水可以传播声音 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 12.高铁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当高铁高速通过一个隧道时,此时你最好张开嘴巴,这样就会大大减少耳鸣的几率,张开嘴巴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13.许多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的描述。下列成语中描写声音响度的是( )A.声如洪钟 B.曲高和寡 C.悦耳动听 D.余音绕梁 14.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下列有关此武器的应用,认识错误的是( ) A.此枪不能在月球上使用 B.此枪可以射杀水中的鱼 C.此枪射击时超声波响度太大,会把人耳震聋。 D.超声波具有穿透力强等特点 15.如图是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摆动的快慢 B.每次实验都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发声 C.实验中需观察钢尺的振动快慢和辨别钢尺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 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16.小科在学习《耳和听觉》这一节时做了一些笔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耳是听觉器官,所以在耳中产生听觉 B.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 C.人们将响度、音调、音色称为声音三要素 D.优美的音乐在一定时候也会成为噪声 17.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用力吹一个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用大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