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811561

第1课 文明之光 课件 (共37张PPT)

日期:2025-09-23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343159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课,文明,之光,课件,3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1课   人类从远古走来,在大自然的风风雨雨中历练成长。我们的祖先从打磨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步履艰难地走出漫漫长夜,迎来人类文明的曙光。 一条浑身布满黑红鳞片的盘龙,浮现在一个四千年前的彩绘陶盘之中,使我们再次强烈地感受到华夏文明史上龙文化的艺术魅力。 作为陶制礼器———彩绘龙纹陶盘,它不但获得“中华第一龙陶”的美誉,还绘有独一无二口衔松枝的有齿龙。而作为一件与龙有关的直接物证,它的出土再次引发了一场龙之源的深入探究:我们祖先崇拜的图腾到底是来自真实的龙还是想象出来的龙?如果是真实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身首不一的猪首龙、马首龙、鳄首龙甚至鹿首龙等?如果不是真实的,为什么又会出现统一不变的蟒状龙身?我不知道应不应该相信考古界对彩绘龙纹陶盘做出的一个重要推测,即从陶寺遗址的龙纹陶盘开始,我国的龙形象开始演变发展,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龙较之彩绘龙纹陶盘上的龙,不仅仅是少了几分神秘,多了几分真实,而是在形象上更加完美,气势上更加精神。 作为艺术品欣赏,这件彩绘龙纹陶盘在创作上的可贵之处,首先是不因陶盘本身工艺的简单粗糙而草率落笔,再是利用巧妙的构思,将龙体的色彩变化与陶盘的彩绘融为一体。初看是盘色,细看是盘龙,能够完美而完整地做到这一点,足以显示出远古时期的先人在原始绘画中对形象与色彩和谐美的艺术追求与创作水准。 彩绘龙纹陶盆 彩陶罐 新石器时代 美丽的二方连续图案,均衡对称,活泼生动 。    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马家窑文化制陶工艺很成熟,人们日常生活使用大量精美的陶器。彩陶占各类陶器总和的25~50%。在陪葬陶器中,彩陶达到80%。陶器绝大多数是红陶,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许多泥质细陶的口沿、外壁满绘花纹,有的器物内壁也绘彩。作炊器用的夹砂陶也有彩画,这是其他原始文化陶器少有的现象。花纹繁缛瑰丽,富于变化而有规律。 器物有碗、盆、瓶、罐、钵等,多用粗壮的黑线构成繁缛的花纹,以长短线和弧线构成的几何图案为主,有垂幢纹、漩涡纹、水波纹、圆圈纹、多层三角纹、锯齿纹、桃形纹和草叶纹等。动物纹样有鸟纹、鱼纹、蛙纹、蝌蚪纹,还有人面形象。作盛器用的大型罐、瓮等和炊器,画彩较少或不上彩。各类陶器都是手制,广泛采用泥条盘筑法成型,经过精细的修刮和打磨,焙烧工艺高超,陶器质量普遍比较好。 最常见的图案有水波纹、漩涡纹、葫芦纹、菱形网纹、平行带纹、棋盘格纹、蛙纹和附加堆纹,有的夹砂陶是白色陶泥制作的白陶。马厂类型的年代为公元前2350至前2050年前后。一些泥质陶器上施一层红色陶衣,用很宽的黑边紫红条带构成圆圈纹、螺旋纹、变体蛙纹、波折纹等。也有用黑色或红色单色线条画出波折纹、菱形纹、编织纹和变体蛀纹等。 马家窑彩陶罐 彩陶 旋纹尖底瓶 新石器时代   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   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和审美趣味。 漩涡纹尖底瓶 高25.5厘米,出土于甘肃省陇西吕家坪,现藏甘肃省博物馆这是装水的容器,造型匀称、流畅,设计巧妙实用。瓶腹两侧有可穿绳的耳,汲水时能自然下沉,注满水后可用绳提出水面。尖底可以直接插入松软的土中,以防倾斜使水外溢。 此瓶为红褐色,周身绘有黑色的漩涡纹图案。以漩涡中心为点,再画一组组弧线组成涡纹。点、线、面搭配得当而有节奏,黑、白、灰层次鲜明,具有明朗、热烈、奔放的美感。 漩涡纹尖底瓶 人面鱼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 思考·练习   仔细观察,说一说人面鱼纹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具象纹样 抽象纹样 彩陶鱼纹图案的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