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编义务教育初中劳动教材教学资源包———七年级下 项目一 美食文化需传承———学做传统小吃 项目分析 一、项目简述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注重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适当引入体现新形态、新技术、新工艺的现代劳动内容。” 传统小吃品种繁多,以米、面为主料,从选料到加工、烹调,各个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形成独特的工艺。传统小吃的背后往往有一些故事,或代表着匠人的坚持和执着,或代表着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小吃的种类、历史,探索传统小吃的形成与地域文化、传统节日的关系,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同时养成爱思考、会合作、乐分享的好品质。 本项目包含三个任务,分别是“学做小笼包”、“学做青团”、“学包粽子”。本项目从小笼包这一道传统的特色面点小吃开启美食制作之旅,紧扣“鲜”的特点,旨在让学生学会擀面皮和包馅的基本流程和工序。青团的制作,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究原料配比以及揉捏的技巧。在“学包粽子”的任务里,重点引导学生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掌握“饱而不漏”的技术要领,学会探究不同形状粽子的包制特点。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懂得传统小吃的悠久历史,乐于传承美食文化,初步掌握传统小吃的制作方法,提升沟通表达的能力,养成爱思考、会合作、乐分享的好品质。 二、项目目标 劳动观念:了解传统小吃的悠久历史,乐于传承美食文化;乐于制作家乡的传统小吃,明白劳动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劳动能力:初步掌握传统小吃的制作方法,提升沟通表达的能力;探究传统小吃的形成与地域文化、传统节日的关系。 劳动习惯和品质:养成做事细心、耐心的品质;养成爱思考、会合作、乐分享的好品质。 劳动精神:运用统筹思维开展了解传统小吃计划与实施的活动;探寻本地传统小吃文化,创新传统小吃;感受传统工艺的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工匠精神,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观念。初步养成精益求精、追求品质的劳动精神。 三、课时安排与教学准备 任务名称 建议课时 教学准备 任务一:学做小笼包 2 面粉、白糖、干酵母(或发酵粉)、温水、猪肉、葱、姜、盐、味精、料酒、擀面杖、蒸笼等。 任务二:学做青团 2 艾叶、糯米粉(可加点粳米粉)、咸菜、笋、豆腐干、猪肉、案板、保鲜膜、蒸笼等。 任务三:学包粽子 2 粽叶、清水、糯米、猪肉、盐、料酒、酱油、芝麻油若干、粗棉线若干、筷子、高压锅等。 任务一 学做小笼包 一、活动设计 任务概述 通过完成本任务,感受小笼包这一中国著名的汉族传统面点小吃的魅力。学生亲历制作过程,学习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筋力的面粉,认识面团发酵速度的影响因素,掌握制作小笼包的基本技法和过程。既学习了小笼包的传统文化,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养成爱思考、爱劳动、爱生活的好品质。 任务目标 劳动观念:通过亲历劳动过程,感受制作小笼包的快乐,同时在劳动的付出中体会到制作的辛苦,生发劳动的热情和对劳动者的敬仰。 劳动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到不同筋力面粉的用途不同,经历探究的过程,认识面团发酵速度的影响因素,掌握制作小笼包的基本技法和过程。 劳动习惯和品质: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分享交流劳动成果,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品质。 劳动精神:在劳动的付出中体会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形成勤俭、奋斗的劳动精神。 任务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笼包制作的基本技法和制作流程。 难点:对影响面团发酵速度的因素的认识。 任务准备 教师用品:面粉、酵母、水、白糖、馅料、盆、筷子、擀面杖、调料、蒸笼、蒸笼布(蒸笼纸) 学生用品:围裙 安全提示 1.讲究个人卫生,进入烹饪教室请认真洗手,穿好围裙。 2.讲究环境卫生,不乱丢垃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