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25665

【核心素养目标】第7课 大雁归来 教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15728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核心,素养,目标,7课,大雁,归来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大雁归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识记文中易考词语。 2.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3.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4.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培养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大雁归来》,让学生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树立珍爱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生活中做到爱护动物。 语言运用:积累词语,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学生能掌握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提高分析课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注意过天空中飞过的大雁吗? 大雁会排成“一”字和“人”字,但你知道大雁为什么会排成这整齐的雁阵吗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视频:大雁南飞 【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其著作《沙乡年鉴》融哲理与文学于一体,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学观,一直被视为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也被奉为环境保护运动的经典著作,对美国的环境保护影响很大。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沙乡年鉴》(吉林人民-出卷网-1997年版)。侯文蕙译。有改动。作为一位环保主义者,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买下了一个废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及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他写出了《沙乡年鉴》,《大雁归来》就是其中的一篇。 《沙乡年鉴》是一本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伦理观的书,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也是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对美国的环境保护影响很大,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 【文题解读】 大雁是一种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文题“大雁归来”有两层含义:一是大雁返回,二是呼唤大雁。以此为题,既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科学小品特点】 1、内容的科学性。 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2、文笔的生动性。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 3、语言的通俗性。 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所以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知识链接】 大雁迁徙 大雁是有名的候鸟,我国大雁的老家在西伯利亚一带,因为那里夏季日照时间长,食物丰富,敌害不多,非常适合育雏,所以,它们总是回故乡繁殖后代。到了秋季,大雁便成群结队地飞回我国的南方。在那里它们能够找到丰富的食物,并躲过北方寒冷的冬季,同时雌雁和雄雁开始交配。等到春天到来时,雌雁已孕育着成熟的卵,于是就起程飞回北方产卵、孵化,哺育后代。 【读准字音】 生难字 多音字 【理解词语】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沼泽】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坚定不移】(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不改变。 【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文中指鸟群专注地高高飞翔的姿态。 【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5):描写大雁是春天的使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