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32508

人音版(2019) 高中 《音乐鉴赏》1.2 音乐情感及情绪 教案

日期:2024-05-10 科目:音乐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168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音版,2019,高中,音乐鉴赏,音乐,情感
  • cover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节 《音乐情绪及情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流浪者之歌》、《祝酒歌》《立志》、《母亲教我的歌》,感受四首作品风格,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理解所蕴含的深刻情感; 2.通过启发、对比、讨论引导学生主动鉴赏作品,帮助其学会运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高音乐审美鉴赏能力。 3.充分借鉴美术文学素材,运用通感,综合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音乐要素与作品情绪、情感的交互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民族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运用并体验感悟。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学设计:运用通感,通过直观的美术线条导入课程。 1.请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体会对表情、线条与情绪表达之间的联系。 2.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情感和情绪的概念: 大家喜欢上音乐课,喜欢是内在情感表现; 上音乐课非常开心,开心是外在的情绪表现。 3.通过对《蓝色多瑙河》、河北民歌《小白菜》两首音乐片断,演唱、分析,感受音乐情绪的不同,舒缓的旋律线条上行,忧伤的旋律线条下行。启发学生思考旋律线条对音乐情绪,情感表达的作用。 二、主要部分 教学设计: 1.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元素: a《流浪者之歌》(详)(重点:音色、速度变化、曲式结构) b《祝酒歌》(详)(重点:民族节奏元素的运用) c《立志》(略)(重点:节拍、速度,乐句) d《母亲教我的歌》(详)(重点:体会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旋律线条、切分节奏) 其中《流浪者之歌》4个部分,主要鉴赏AC部分。 2.对比分析 ①《流浪者之歌》四个部分,起承转合,音乐间有内在联系,从速度、力度、节拍等最简单要素入手,综合对比,让学生既感受到音乐内部层次的丰富,又能体会到外部结构的变化与完整。 ②每首作品对各要素总结对比,纵向比较音乐情绪。 ③突出音乐分析:作品分析始终在要素与情绪、情感的联系,推理中进行。以音乐为主体,作品背景创作介绍为次,学生浏览进行了解,不做过度解说。 ④聆听、演唱、体验、讨论,听一听,唱一唱,练一练,说一说,多种学习状态交互使用,让学生动静结合,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⑤充分运用通感,结合美术线条,文学语言,句式、段落、修辞等创作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教学实施: 《流浪者之歌》A段,重点:音色变化 1、请学生思考,不同音色,力度变化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和情绪? 强而有力的管弦乐,如同一声控诉,向我们再现了一个与苦难相伴的民族,他们生活颠沛流离,饱受歧视的痛苦遭遇,轻柔的小提琴低吟进入,哭诉般的旋律以一个强音结束,两种音色变化将吉普赛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与顽强性格再现出来。 《流浪者之歌》B段,略听,重点:速度变化 ①请学生对比AB两段,速度出现了什么变化?节奏有什么特点? B段最大的特点是速度为慢板,小提手琴如诉如泣讲述着这个民族的美丽与忧伤。 旋律进行是以变奏与反复的手法,不同推进,节奏处理自由处较多。 《流浪者之歌》C段,重点:节拍的变化(详听) ①请学生对比BC两段的和而不同? ②作品节拍的变化的意义? 请学生欣赏完之后,与教师一起演唱旋律,感受速度为慢板,C段继续发展了B段的忧伤主题,但节奏较B段更为规整,出现了重音附点后长时值处理,与B的变奏、反复表现出的是沉默,留白的处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力量感增强,更加将悲伤主题渲染得淋漓尽致。 《流浪者之歌》D段,重点:速度、力度的变化 ①这一部分是全曲的转折,引导学生对全曲结构的思考? ②这一部分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什么情绪、情感? 速度为很快的快拍,力度渐强,节奏明朗、欢腾,表现的是倾诉者听到窗外传来热烈欢腾的音乐,身心受到鼓舞,擦干眼泪,加入狂欢的队伍,重新获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