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评”一体化美术教学设计 课题 静物一家(活动一)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 课标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 已知: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孩子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造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中对常见对的静物都有所了解与观察。 未知:构图基本知识的认识与运用障碍:静物构图的画面主次关系进行和谐统一绘画。 突破措施:通过观察找出静物之间的关系—采用教师示范的方式表现画面—学生练习表现静物构图关系 个性化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的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线条的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静物的分类、组合及图中主次关系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到学到的构图知识组合摆放简单的静物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静物,感受静物的美,在欣赏交流中对静物产生情感,在观察、感受和联系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明了“物以类聚”的意识,运用所学,以线描的形式表现身边的静物。 感受静物的美,能对静物产生兴趣,乐于尝试,并在摆放与绘画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热爱。 90%的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认识画面构图中物品的主次关系,并初步选择构图方式画一副静物草图。10%的学生构图中主次关系不够分明,不能很好表现静物关系。 重难点及 突破措施 重点:认识静物和静物画,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构图中物品摆放位置与主题情感的表现联系,初步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以线描的形式表现静物。 、 突破措施:通过小组探究、教师示范等方法,对于制作中的难点进行指导。 教学准备 课件、ppt、范作、画具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一、 欣赏感知,了解静物画(扣目标1) 教师出示《鳜鱼》、《童年的回忆》两幅油画作品,组织学生欣赏分析。 并提问:画面上画了什么内容?通过画面的欣赏,你能感受到画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学生欣赏两幅油画作品《鳜鱼》、《童年的回忆》 学生能够说出画家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观察出画面中的内容 二、 观察分析,认知静物画中的主次物品。 (扣目标1) 1.课件出示油画作品,提问:为什么我们一看到这两张画就能迅速地感知作者要表达的绘画意图呢?画面的哪件物品最先映入我们的眼帘、让人产生联想呢 2.出示《童年的回忆》、《南瓜和桃》作品及构图示意图。在画面上众多的物品中,你们能用线条快速标记出作品中的主体物吗 [补救措施] 通过提问,学生进行思考并细致观察,分析主次物品 能够观察分析,认知出静物画中的主次物品 三、 辨析讨论,体会构图的美感形式。 (回扣目标2) 1.教师出示教材中厨房灶台一角的图片,并出示第一组以锅、饭碗为表现对象的三幅构图 2.出示第二组以开水瓶、油瓶为表现对象的两幅构图 学生观察思考:你会选择哪种方式的画面?为什么? 学生能够区分构图方式,体会构图美感形式 四、 欣赏作品,布置作业 (扣目标3) 欣赏画家静物作品,体会作品中的构图美感 2.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教材图片中提供的劳动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构图方式画一幅草图 用自己喜欢的构图方式画一幅草图 学生能够根据要求画出静物构图草图 五、 作业展示,师生评价 收集、展示部分学生作业 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小结 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能从构图、主次等方面进行生生互评、生自评。 作业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作出了这么多有创意的作品。好了,马上就要下课了,同学们可以尝试走出教室,画一画室外的静物。好,下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评”一体化美术教学设计 课题 静物一家(活动二)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2 课标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学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