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890055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12-2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87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上去
  • cover
教 案 NO:2 课 题 上去高山望平川 授课时间 主备教师 课型 欣赏 课时 1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感受《上去高山望平川》的风格特点。 过程方法 学习音乐知识“花儿”。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花儿”的风格特点 难点关键 引导学生关注民歌音乐 学情分析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典型的“花儿”,在汉族和回族中广泛传唱。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这种风格的歌曲,让学生在模唱中探索如何对声音加以控制,让学生对民歌特色的形成与地域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加强学生对“花儿”整体音乐风格的认识。 教学准备课程资料 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 学 流 程 设计意图要求程度 动态调整 一、导入课题,初步了解“花儿”1、 导言:在我国的民歌中有三种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这三种体裁有着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内容与风格特征。根据题目《上去高山望平川》你能说出它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体裁吗?2、 介绍“花儿”所属类别及特点山歌又包括信天游、山曲、花儿、少年、爬山调等种类。《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典型的“花儿”。二、初听歌曲1、 教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2、 教师:歌曲的音调、歌词有什么特点?三、介绍“花儿”流传地区、产生背景、演唱方言1、 流传地区:“花儿”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地区。2、 产生背景:陇中高原的荒凉和艰辛是“花儿”传唱的大背景,唱“花儿”的人大多时代生活在深山大沟里。他们在沟壑峰峦、茫茫无边的黄土地上,忍受着人们难以想象的干旱与灾难。“花儿本是心里话,不唱由不得自己”是对“花儿”最恰如其分的表达。3、 演唱方言:民歌的方言演唱方式是赋予民歌地域风个重要特征,也是同学们听不清歌词的原因所在。“花儿”是一种跨民族的山歌体裁。四、辨别方言,再次听歌曲录音,感受歌词特点1、 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录音,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看歌词,听辨后再模仿,比一比谁学得像?2、 找出衬词之外只要的歌词是什么?有什么特点?3、 分析歌曲表现的内容。这首歌曲的歌词前两句写景,首句“上去高山望平川”苍茫辽阔,气度恢弘非凡,一派高原景色尽收眼底;下句点题抒情,采用了“借喻”的手法,寓意深刻、富有想象与哲理,让人有荡气回肠、美不胜收之感。五、感受曲调特征,进一步听歌曲录音1、 教师再次播放录音,学生找出曲调及其演唱方式的一些特征。2、 讨论自己的听辨结果。3、 教师总结:歌曲音域宽广、音调质朴,由高而低,再由低而高,回环往复。六、探索与实践“花儿”的音乐风格1、 跟随录音反复学唱第一段旋律或上句旋律。2、 体会并表现音乐的风格特点。七、介绍“花儿”王:朱仲禄八、拓展教学1、 根据民间格律诗的形式,结合日常生活与学习即兴创作一句“花儿”歌词。如;:蜜蜂 采蜜 好辛苦2、 对比欣赏同类“花儿”歌曲,找出其中含有的“花儿”特性。九、课堂小结: 由歌曲名称入手,了解“花儿”在民歌中所属类别。熟悉歌曲,及时了解学生对歌曲的接受程度。辨别方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演唱,反复练习,在慢慢熟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特有的韵味。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上去高山望平川 反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