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97208

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178400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28张
  • cover
(课件网) 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部编版) 新课导入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两篇,看看他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学习目标 1.了解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体会语言的准确、平实、生动的特点。 2.采用比较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懂得写作文章可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4.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 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科普作家。曾获代表科幻世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8岁那年开始创作,在1941年的《理智》中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原则”,其代表作有《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写作背景 本课两文皆选自《新疆域》(上海科技教育-出卷网-1999年版)。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为了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恐龙灭绝的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大争论。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追寻恐龙灭绝原因,写成此文。 读准字音 遗 骸 褶 皱 劫 难 致 密 扩 散 排 斥 陨 石 熔 化 追 溯 hái zhě jié zhì kuò chì yǔn róng sù 理解词语 漂 移: 迁 移: 褶 皱: 劫 难: 天衣无缝: 致 密: 追 溯: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灾难。 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 离开原来的所在地并另换地点。 细致精密。 原意是逆流而上。现常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恐龙无处不在 整体感知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梳理结构 1. 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用一个科学观点———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2~14):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梳理结构 2.这篇短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作者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短文开篇提出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各自的发明都有可能得到相互启发,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紧密相连”表现在哪里?有哪些事实能证明它们是互相“产生影响”的?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既然寒冷的气候不适应恐龙的生活,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围绕这个问题,引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得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件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发现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