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健康第4课———我能帮助他”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课题 “我能帮助他”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较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也有所提升。在这一时期,学生对自我和环境的认识都不断深化,因而需要引导学生做到理解和帮助他人,从自我的世界中走出来,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更好地成长,这种认知层面的拓展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而言是重要的。 学习 目标 带领学生感受超越小我,心怀大爱的人物事迹和精神境界; 引导学生养成友善和乐于助人的意识; 引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人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实践探索和发现成长的奥秘。 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难点是帮助他人的度和方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如何帮助别人有待于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和总结。 教学前的准备 1.准备好教学课件;2.下载好“感动中国”人物的视频素材 二、教学过程 (一)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本次课老师可以用观看视频的方式引入,带领学生观看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其中,可以着重介绍与本次课议题相关的三方面的事迹,即进行陈陆、张桂梅和万佐成、熊庚香夫妻的故事讲述。 在呈现事迹本身之余,老师应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解读。可以解读的角度包括:1.概括他们被赞扬的原因,依次为:a.不计得失,舍己为人,挽救人民生命;b.辛勤奔波,不辞辛劳,供贫困家庭女孩读书;c.做“抗癌厨房”,为癌症患者带来温暖和力量;2.概括他们的共同点:牵挂和帮助了很多人;3.总结可以学习的点:他们诠释了爱的真谛和助人的多种方式。然后引入到本节课的主题:助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案例:我们能为芳芳做什么? 1.芳芳怎么了? 老师可以举一个学生陷入困局的例子。比如:课间,芳芳趴在桌上哭了起来,其他同学都询问原因。芳芳说,她从小是奶奶带大的,最近奶奶生病卧床了,她很难过,因为上课也在想这个事情,存在走神的情况,自己也很担心课程跟不上。 在呈现芳芳的困境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站在芳芳的立场上思考,了解一下学生对于芳芳处境的认知。通过推动这种设身处地的思考,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多换位思考,探寻思维发展的更多面向,也让学生感知到更丰沛的情感。而且,学生去表达看法的过程,也是老师了解学生和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的过程,这种了解和互动非常重要。在学生表达看法的基础上,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其中就包括很多不愉快的、让人悲伤和难过的事情。这些超出我们能力和情绪范围的坎坷和挫折,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状态。相信每个人遇到困境的时候,都会希望从身边老师、同学和朋友这里获得陪伴、支持和鼓励的。因为有了这些支持,问题的解决会更容易,个人的情绪也能得到化解。 那么,推己及人,处在困局中的芳芳,肯定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在看到芳芳处于困境当中,大家会想些什么,或者想为芳芳做些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老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存在助人观念,以及是否具备助人的策略和方法。 2.我们可以做 结合学生的发言,老师可以给出总结和建议。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面对困境时,大家如果能够做到相互支持,相互帮助,那么每个人都会获得一股很强大的力量,也更能够应对各种问题和危机。在身边同学遇到困难时,无条件地对同学保有善意,积极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是我们作为同学的应有之义。希望大家都能做到乐于助人,相信大家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收获能力、友谊和成长!具体怎么帮助芳芳,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a.首先是情感上的鼓励,在芳芳陷入情绪低谷时,同学们关照到芳芳的情绪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要多多陪伴芳芳,让她感觉到温暖,不要过分沉溺在负面情绪里。另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