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52174

17 小猴子下山 教案 2课时

日期:2024-06-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217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猴子,下山,教案,2课时
  • cover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 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 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词语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爱猜谜语,现在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看谁能猜得又快又对。 课件出示: 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打一动物)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呢?没错,就是小猴子。【课件出示答案小猴子及图片】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叫———《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注意“猴子”要读轻声。 3.资料补充:猴子,灵长目动物,猴子一般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离窄,手和脚的趾分开,大拇指灵活,大多数能与其他趾对握。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猜谜游戏的设计围绕着课题展开,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 教师范读 三、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根据课文拼音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对陌生的字词借助课文拼音,反复读几遍,把课文句子读准,读通。可以采取同桌两人互相读给对方听,彼此指正。 2.课件依次出示本课生字,紧接着出示该字在课文中的词语。 猴:猴子 结:结果 掰:掰断 扛:扛东西 满:饱满 扔:乱扔 摘:采摘 捧:捧着 抱:拥抱 蹦:蹦跳 追:追赶 3.多音字:空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通过图片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四、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本课7个田字格中的生字: 块 非 常 往 瓜 进 空 要求:(1)学生说说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注意事项。 (2)教师示范书写,强调书写关键点,学生书空。 (3)学生及时强化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 快: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右部的横折往左收,一撇先直再弯穿插到提下方,一捺较舒展。 非:两竖有长短,左竖稍短。横画之间距离匀称,稍有长短之别。左边三横间距稍密,右边三横间距稍疏。 常:小字头要收紧,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位于横中线上方。“巾”字略宽于“口”。上下重心要对正。 往:左窄右宽,第四笔起笔与左边第一撇同高,三横距离均匀,长短不一,最后一横要舒展,高于左边双人旁。 瓜:第一、二笔均为撇,两撇方向不相同。竖提的收笔高于撇的收笔,一捺起笔在竖提的下方,不与撇相连。 进:“井”字位置稍靠右,第二笔横位于横中线,第三笔撇靠近竖中线。走之第二笔写得要短小,横中线起笔。最后一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