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001538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64255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cover
(课件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王勃(650-676) 字 ,绛州龙门人,唐高中宗时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 ”。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明人辑有《 》。 子安 初唐四杰 王子安集 一读———知人论世 第一部分 知人论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解 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县尉的别称。 到,往。 今四川崇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一读———知人论世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诗的中间两联一般要求分别对仗,第二、四、六、八句要求押韵。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简称“五律”或“七律”。 你知道有关律诗的知识吗? 一读———知人论世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勃在京城长安做朝散郎时,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前往蜀地任县尉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充满一种健康开朗的情调,洋溢着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本诗是王勃最负盛名的诗篇。 一读———知人论世 第二部分 找意象、明意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二读———找意象、明意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感情 朗读比赛:节奏 顿挫 二读———找意象、明意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三读———明晰大意 ①城阙: ⑥宦游: ②辅: ⑦无为: ③三秦: ⑧歧路: ④风烟: ⑨儿女: ⑤五津: ⑩沾巾: 指长安。 辅卫。 指关中地区。 风尘烟雾,指极目远望时所见到的景象。 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 出外做官。 不要。 岔路口。 青年男女。 泪沾手巾。 三读———明晰大意 ①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②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京城长安有三秦护卫着,在风尘烟雾中远望,岷江五个渡口迷迷蒙蒙。 要说离别的心情,此时我和你完全一样,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远游他乡的人。 三读———明晰大意 三读———明晰大意 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④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身边。 不要在分别的岔路口,像青年男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第三部分 赏诗意、悟诗情 四读———赏诗意、悟诗情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从诗中哪句看出来的,请具体说明。 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抱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读———赏诗意、悟诗情 2、首联都交代了哪些内容?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 “之任”的处———风烟迷蒙的蜀地。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寥廓、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豪迈的感情基调。 四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