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054605

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51张ppt)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63880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7课,壶口瀑布,课件,5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柳宗元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畅游并作文,“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便是一篇记述柳宗元游览见闻和情思的游记。 游记作为一种文体,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壶口瀑布 梁衡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非常狭窄,形如“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本文描绘的就是这一胜景。 天下黄河一壶收 梁衡: 1946年出生于山西霍州,当代著名散文家、学者、新闻理论家、政论家和科普作家。 他的作品《晋祠》《夏》《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青山不老》等多篇散文入选中、小学课本。 我变不成石,也变不成浪,但我可以采一块石,撷一朵浪,借此来完成与自然的交流,同时也想把这份美感传达给如我一样热爱自然的人。我生怕自己不能理解它的真谛,所以这种文字总是想得多,写得少;笔记多,成品少。有时一个地方去多次而不敢著一字,一篇文章改一年、二年也不敢送出去,所以产品极少,积二十年才有这么几篇,还不知道是否摸准了自然的脉搏。 ———选自《梁衡散文集·名山大川感思录》东方-出卷网-1996年版。 爱自然,爱思考,爱写作,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又很谦虚的人。 思考:假如让你写一篇《游记》,你都会写哪些内容? 游记三要素: 交代游踪:作者的游踪,观景地点/角度 描写景物: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等等。 抒发感受:作者有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 初读课文,走进壶口瀑布 1.请用文中原句说说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 2.作者的游踪。 请用文中原句说说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 (1)壶口: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壶口瀑布的不同之处: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中国三大瀑布 黄果树瀑布 拓展延伸 吊水楼瀑布 壶口瀑布 一、交代游踪 游记就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现在也多指记录游览经历的文章。 游踪就是游历的路线。 请你默读全文,在文中画出表示作者游历路线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然后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我”第一次到壶口瀑布,先到_____,再到_____,最后到_____。 “我”第二次到壶口瀑布,先到_____,再到_____,最后到_____。 “我”第一次到壶口瀑布,先到半山腰,再到滩里,最后到岸上。 “我”第二次到壶口瀑布,先到沟底,再到河心,最后依在。 (第一次) 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 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 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第二次,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 (然后)我一直走到河心, (后来)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 细读课文,理清作者游踪 (1)《小石潭记》第一段用什么写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石潭全貌? 移步换景:犹如跟随导游,一边移步,一边依次看到不同景物。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话又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观景角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