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6063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1862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①蓼花庄地近束鹿,距京师三百余里而遥,西山面之,浑河绕之,奥阻①幽深,人迹之所不到。居民千余家,淳淳闷闷②,浑乎太古之意,桑麻林麓,远近映带,婚姻嫁娶,不出其里。居人自其始祖迄今,无一识字读书。县吏一来征租,信宿③尽收而去。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无贫无富。凡嚣竞④凌害、偷盗讼狱、干戈扰攘之事,离别羁旅之苦,父老子弟传世数十,耳未尝闻。其山川风物、人民土俗,是亦燕赵间一桃花源也。 ②呜呼,余久怀遁世之思,嗟宇宙无所为桃花源者,何以息影而托足?不意人间复有之。 (选自戴名世《蓼庄图记》) 【注】①奥阻:腹地险要。②淳淳闷闷:淳朴笃诚不开化。③信宿:连宿两夜。④嚣竞:为求功名禄位而喧闹争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引凄异 B.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不意人间复有之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桃源人热情好客,“不足为外人道也”却表现出他们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B.甲文中“皆叹惋”意蕴丰厚,让人感受到渔人所说的外界与桃花源内的生活差异巨大。 C.乙文中蓼花庄里的人很害怕县令,征租的时候都很配合,所以县令很快就完成征租任务。 D.乙文中通过虚构闭塞幽深的蓼花庄,感叹世上找不到一个像桃花源这样的地方来隐居。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其山川风物、人民土俗,是亦燕赵间一桃花源也。 4.甲文中有三处出现过历史时间名词,各有其作用。其中“晋太元中”的作用是: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使故事真实可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的作用是:①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作用是:② 。 5.甲乙两文中的桃花源和蓼花庄有何共同特征?两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相同点?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郑人有爱惜鱼者,计无从得鱼,或汕①或涔②或设饵笱之,列三盆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