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058599

【核心素养目标】3.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12395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核心,素养,目标,3.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下3.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课题 空气占据空间吗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3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了解这一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把纸团塞进杯子的底部,然后把杯子竖直地倒扣在水槽中,让学生猜测杯中纸团是否会湿。根据这个现象,提出自己的解释和猜想:空气可能占据一定的空间。第二个环节是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猜想做进一步的验证,通过给气球充气和放气,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以此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第三个环节是给瓶中的气球吹气,这个活动是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运用,同时也可以说明空气能够占据空间。活动中,要求学生先将套在塑料瓶中的气球吹大,当学生发现瓶中的气球吹不大时,就需要他们想办法把这个气球吹大。气球吹不大,说明了空气占据空间。给塑料瓶扎孔或剪开后,气球可以吹大了,说明吹大的气球挤走了一部分空气,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空气占据空间。拓展与应用部分是介绍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些应用实例,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建立联系,实现知识迁移。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科学思维发展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思维方法。科学探索(1)能够依据实验现象,运用分析、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2)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责任态度乐于参与探究与研讨,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 知道空气占据空间,以及这一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能够依据实验现象,运用分析、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为什么固体、液体的存放,我们需要给它一定的地方?2、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也占据空间吗? 固体、液体占据一定的空间。 理解什么是占据空间。 讲授新课 实验材料准备:水槽、水、玻璃杯、废纸、气球、打气筒、塑料瓶、小刀、锥子等。一、纸团会湿吗1、教师演示:把纸窝成团,然后塞进玻璃底部,压紧。杯口向下,竖直地倒扣在装有一定水的水槽中。问:纸团会湿吗?2、教师竖直移出,擦干杯口。让学生观察:杯子里的纸团湿了吗?3、杯底的纸团没有湿,是什么挡住了水的进入?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4、把我们的猜测和解释记录下来。二、给气球充气、放气1、充气时,气球出现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变化?2、如果我们将充满气的气球口松开,气球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气球的体积变化与什么有关?这说明了空气具有什么性质 三、吹套在瓶子里的气球1、如果把气球套入瓶内,然后对着气球吹气,瓶里的气球能够被吹大吗?2、吹一吹,看看谁能够把气球吹得更大。把我们的推测和实验现象记录下来。3、怎样才能把塑料瓶里的气球吹得更大?四、拓展与应用:空气占据空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像固体、液体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事物运用了空气的这个性质 五、作业布置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认识实验材料观察演示实验猜测没湿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让水没有接触纸空气使气球变大乒乓球动起来了,说明气球里的空气跑出来了,因此气球变小了。空气进入,气球鼓起,气球内部空间被空气占据后变大;空气排放出去后,气体少了,气球变小了。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猜测吹套在瓶子里的气球,观察现象,记录并解释用小刀在瓶身上划开几个小口后,瓶里的空气就可以流出去,让出了瓶里的空间,这时气球就可以被吹大了。生活中的汽车轮胎、气垫城堡、游泳圈、水球、气垫船等运用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 根据实验现象,提出自己的解释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