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069432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课件(共1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176405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八年级,语文,编版,学年部,2023,2022
  • cover
(课件网) 恐龙无处不有 1.把握文章的主要说明内容,明白所介绍的事理;(重点) 2.梳理文段内在的逻辑关系,理清逻辑推理思路,并能逐步自主实践;(重难点) 3.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 家、科幻小说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力丰沛,产量惊人,作品以科幻小说和科普丛书最为人称道。主要科普作品有《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数的趣谈》等。重要的科幻文学作品包括“机器人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基地系列”中的多部中长篇小说。 作者介绍 初读课文,明确对象 本文主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本文依据_____的事实,证明了__ _____。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大陆漂移假说 1、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关键语句。(2分钟) 2、假如学校本周要举行“走进科学”主题活动,你们班级选择了《恐龙无处不有》这一课,打算讲述为什么恐龙无处不有可以证明“大陆漂移假说”,你作为讲解员,请做出思维导图并向他们讲解。(思维导图示例) (箭头型) (括弧型) 细读推理,理清思路 本文是怎么验证“大陆漂移”的?请梳理逻辑推理过程。 南极和其他大陆上都发现恐龙化石(科学现象) 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科学事实) 恐龙不适应南极的环境(已认同理论依据) 恐龙不可能在每块大路上独立生存(已认同理论依据)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假设结论) 泛大陆多次形成、分裂,大陆分裂时带走恐龙 归纳总结 结论: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成为板块运动、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证据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同学科之间是紧密联系的 学习方法 初读明确说明对象 再读梳理关键信息 思维导图理清关系 领悟作者所讲道理 任务内容:《被压扁的沙子》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涉及了哪些领域; 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的逻辑思路,小组合作做思维导图; 阅读方法: 圈点勾画,做好批注,归纳总结。 小组实践 作者是怎么从“被压扁的沙子”推理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的?请结合文章内容梳理推理过程。 归纳总结 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 发现 推论 可能是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推论 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火山导致恐龙灭绝 发现 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的特性:压力促其形成,高温致其解体 推断 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没有火山活动 发现 恐龙灭绝年代形成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的原子排列 结论 恐龙灭绝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恐龙无处不有》根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说明 。 主旨归纳 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说说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哪些创造性的思维。由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拓展延伸 ①联想、想象 ②科学假设、推理 ③多角度思考问题 课堂检测 深海沟是在大陆与大洋之间靠大洋一侧的地方。地球上水深超过6000米的海沟共24处,其中19处在太平洋中。全球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约11034米。海沟是板块构造活动的杰作。一个板块向下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时,一边下垂,一边上翘,这中间就形成了海沟。所以说海沟是板块构造俯冲带开始的地方,也是板块构造挤压活动的场所。这里好像一个枢纽或传动带,一方面海洋板块的岩石俯冲下去,另一方面大陆板块翘起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与课文中的哪个理论是相联系的。 课堂小结 1、了解了恐龙无处不有可以证明“大陆漂移假说”,被压扁的沙子证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球遭受了撞击科学知识 2、明白了事理说明文筛选关键信息和梳理说明顺序的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