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著阅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知识点汇总 作者简介 卞毓麟,我国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代表作有《走进火星》《宇宙风采》等。他的科普佳作不仅熔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且极富人文色彩,如《恐龙·陨石及社会文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科学注》《莎士比亚外篇》等,无不描绘着科学与文化一个个闪光的交点。 作品简介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本科普著作,在讲求科学性、知识性的同时,还兼顾了趣味性。该书按照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从古到今,由浅入深,一步步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揭示天体奥秘的过程。把人类对太空的遐想和科学的解读进行鲜明的对比,在揭秘、纠偏的同时,表现了作者对浩渺宇宙的探索和赞美之情。 作者欲通过该书培养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到天文学的研究当中。 内容梗概 从诗意的文学想象,到严谨的科学探测,作者以讲故事的笔调,将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娓娓道来,结合历史人物背景,详解天文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从我们的邻居天体月亮,到遥远星系的距离测量方法。 (1)“序曲”侧重介绍星座和亮星。 (2)“大地的尺寸”侧重介绍“地球子午线”长度的测量方法。 (3)“明月何处有”侧重介绍测定月地距离的有关知识。 (4)“太阳离我们有多远”侧重介绍测定日地距离的历程和方法。 (5)“间奏:关于两大宇宙体系”侧重介绍确定“日心说”的过程。 (6)“测定近星距离的艰难历程”侧重介绍测定近星距离的过程。 (7)“通向遥远恒星的第一级阶梯”侧重介绍利用分光视差法测定恒星距离的方法。 (8)“再来一段插曲:银河系和岛宇宙”侧重介绍发现银河系的过程。 (9)“通向遥远恒星的第二级阶梯”侧重介绍利用“造父视差法”测定恒星距离的过程。 (10)“欲穷亿年目,更上几层楼”侧重讲述利用新星、超新星、亮星、大小、累积星、光谱等测定星团和星系距离的方法和过程。 (11)“尾声”:侧重介绍人类利用飞船和探测器探访宇宙的发展历程。 艺术特色 1.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说明方法多种多样,把深奥的天文学知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2.行文生动有趣,结构安排得当。作者在整体上是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来安排说明顺序的———由月亮到太阳,再到银河系以及更远的太空,整本书在内容安排上逻辑清晰,有条不紊。 相关天文知识 1.星座:简而言之,古人为了更方便地辨认星空,就用种种想象中虚拟的线条,将天上较亮的那些星星分群分组地联结起来,这些星群便称为“星座”。 2.恒星:恒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颗球型发光等离子体,太阳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恒星。 3.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 4.子午线:经线,定义为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 5.金星凌日:金星轨道在地球轨道内侧,某些特殊时刻,地球、金星、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的现象。 6.开普勒三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的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这三大定律分别称为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和调和定律。 7.星云:是稀薄的气体或尘埃构成的天体之一。包含了除行星和彗星外的几乎所有延展型天体。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氢,其次是氮,还含有一定比例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8.星团:是由于物理上的原因聚集在一起并受引力作用束缚的一群恒星,恒星数目在十颗以上,其成员星的空间密度显著高于周围的星场。星团按形态和成员星的数量等特征分为两类:疏散星团和球状星团。 9.星系:星系源自于希腊语的γαλαξ α (galaxias)。广义上星系指无数的恒星系(包括恒星的自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