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098174

【核心素养目标】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2.4 露和霜 2课时(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2618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格式,2课时,核心,下册,科学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露和霜 教学设计共_2_课时 执教人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认识露和霜及其形成的原因。 能树立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推测出自然界中露和霜的形成。 能通过模拟实验,制造“露”和“霜”。 教学重点 认识到人类与环境会相互影响。 教学难点 利用气温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科学服务于生活。 教具使用 PPT 学情分析 第__2__课时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露的形成,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点吧! 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夜间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的物体表面发生凝结,形成了露。 露是水的液态。 探究 活动二:探究霜的形成 我们已经知道,当秋天天气较冷时,水蒸气会在植物表面凝结形成露。露是液态的水。 那么,当气温低于0℃时会怎样? A:结成冰 B:凝固成冰 接下来,我们先来猜想一下! 假设:我认为,霜是( )形成的。 先来看一下如何进行实验。 实验方法: 往一个黑色外壁的金属杯内装一些冰块,往冰块里撒些盐,用温度计测出杯中冰块的温度,观察杯壁有什么现象,并记录下来。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 要求: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小组总结。 小组成员汇报。 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补充。 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低于0摄氏度。 这是为什么呢? 食盐放在冰上,使温度上升,会让冰更快融化。氯化钠溶于水后可以使其凝固点降低,所以加氯化钠后使碎冰的凝固点降低至气温以下,加速冰的溶化。 在冰中撒一些食盐,冰的凝固点降低,碎冰块刚从冰箱里拿出,冰本身的温度低于0℃; 食盐溶解变成盐水的过程中是需要吸收能量以克服溶质分子间的引力,所以是吸收热量的,导致温度降低; 温度计的示数不准等。 思考: 实验结果能否验证我们的假设?自然界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 小结: 当温度低于0℃以下时,近地面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结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应用与拓展 如何预防霜冻 霜的出现,会给农作物带来或多或少的伤害,在发生霜灾次数较多的地区,人们是如何应对霜灾的呢? 提示:同学们可以通过搜集资料或请教农民伯伯,把你得到的信息做成宣传册,展示给同学。 当堂训练 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小冰晶,这就是( ) 当堂 检测 寒冷的冬日早晨,我们会在室内的窗户上看到一层冰花,这是( ) 霜 雾 露 板书设计 露和霜 温度<0℃ 凝华成冰 凝华成霜 课后反思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露和霜 教学设计共_2_课时 执教人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认识露和霜及其形成的原因。 能树立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推测出自然界中露和霜的形成。 能通过模拟实验,制造“露”和“霜”。 教学重点 认识到人类与环境会相互影响。 教学难点 利用气温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科学服务于生活。 教具使用 PPT 学情分析 第__1__课时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图片 在秋季的早晨,我们经常会看到植物的叶子上有一些小水珠,人们称它为露。 等天气再寒冷一些,我们就会在地面上、瓦砾间看到一些白白的小冰晶,人们称它为霜。 同学们,你们猜测一下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呢? A:我认为秋天的时候看到露是下小雨了。 B:我认为深秋或冬天有霜是因为下小雪了。 C:我认为是因为温度降度,空气中的水变成的。 我们来探究一下吧! 探究 活动一:探究露的形成 假设:对于露的形成原因,我认为_____.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A:我认为露是天上掉下来的或是从叶子里渗出来的? B:会不会和水蒸气凝结有关呢? C:露出现的时候天气就比较冷,空气也比较潮湿。 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假设吧! 实验方法: 往外壁干燥的烧杯里加入冰块和水,用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