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0071

【金版新学案】(最新)2015届高三第一轮细致复习:学案8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单,双项选择题+非选择大题,含详细点题解析,11页)

日期:2024-06-10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2次 大小:3831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选择,跨膜,运输,方式,双项,大题
  • cover
学案8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选项 考点 题号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10、12 跨膜运输的方式 2、3、4、5、7、8、9、11 实验探究与综合题 6、13、14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支架”或“骨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蛋白质 B.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 C.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 D.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答案:A 2.(2013·肇庆二模)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积累K+需要消耗能量 B.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物质防止质壁分离 C.液泡中积累了大量的离子,故液泡膜不具备选择透过性 D.细胞膜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答案:C 3.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 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 C.细胞中ATP(直接能源物质)的数量 D.细胞膜上的某种载体数量 解析:甘油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其吸收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与能量和载体无关。? 答案:A? 4.如下图所示为植物根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纵坐标表示吸收的速率,横坐标表示某个条件,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则a、b、c三幅图的横坐标分别表示的条件正确的一组是(  ) A.载体数量、温度变化、氧气浓度 B.氧气浓度、温度变化、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氧气浓度、温度变化 D.温度变化、载体数量、氧气浓度 答案:B 5.(2013·深圳一模)某个氨基酸分子进入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 A.协助扩散 B. 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D.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答案:C 6.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结果的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 A.温度增加到15 ℃以上,细胞膜流动性增强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 C.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 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解析:图中的信息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增大,由此说明了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强。图中数据与融合的时间没有任何关系。? 答案: D? 7.下图表示动物肌肉细胞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 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 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相同 解析:肌细胞不能产生葡萄糖,原因是细胞内的肌糖原不能直接转化成葡萄糖,细胞要不断消耗葡萄糖,所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钠离子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而运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分析图示可知,葡萄糖进入肌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由钠离子驱动,而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答案: D? 8.用呼吸抑制酶处理红细胞,下列物质吸收量的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 解析: O2、H2O、甘油等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这些过程都不需要消耗能量。氨基酸、K+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需要消耗能量,用呼吸抑制酶处理红细胞后,红细胞产生的ATP量减少,所以氨基酸、K+的吸收量也显著减少。? 答案:B? 二、双项选择题 9. 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