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 溶解度 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一、单选题 1.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将20℃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30℃时,将25g碳酸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75g D.40℃时,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2.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根据此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C 10 20 30 40 溶解度(g/100gH2O)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53.2 A.20℃时,将30g碳酸钠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 B.20℃时,将30g氯化钠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30%的氯化钠溶液 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范围是在20℃-30℃之间 D.随温度升高氯化钠与碳酸钠溶解度大小的变化趋势相反 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C.t2℃时,A、B、C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t3℃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是A=B>C 4.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实验过程) 结合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KNO3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A.①③中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溶液的质量:③>② C.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D.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0.9g 5.m克氯化铜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这个变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p%和时间t的变化关系,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6.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固体种类 NaCl NaCl NaNO3 NaNO3 NaNO3 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A.②⑤属于饱和溶液: B.溶液质量:②<④ 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 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 7.已知:(1)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克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克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物质为难溶物质。 (2)2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 溶解度(克) 36.0 0.165 7.4 3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氢氧化钙是难溶物质 B.20℃时可以配制出20%的硝酸钾溶液 C.20℃时氯酸钾是易溶物质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8.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食盐水,拧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能与食盐反应 B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被点燃的气体一定是H2 C 50℃时,将19g KCl固体加入50g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 降温至20℃时开始有晶体析出 20℃时,KCl的溶解度为19g D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9.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 A.植物油 B.面粉 C.白糖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②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 ③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