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34791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梳理+考点强化训练】第三部分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含答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6次 大小:14788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年,第三,规则,社会,遵守,单元
  • cover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一轮复习 【基础知识梳理+考点强化训练】 第三部分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课标链接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恪守诚信,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政治认同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 ★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道德修养 ★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理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做到言行一致;团结同学,宽容友爱 ★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法治教育 ★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法治观念 ★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健全人格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基础知识梳理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一、维护秩序 1.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组成。 (1)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常见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2.社会秩序有何重要性?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这样可以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 课标链接 为什么要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 (1)是维护公共利益的必要条件,是尊重他人合法权益的前提。 (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3.社会规则的含义及种类。 (1)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2)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知识整合 社会生活中的规则 道德是约定俗成的,是自然形成的 纪律是由某个单位制定的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4.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1)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2)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3)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5.社会规则靠什么发挥作用? (1)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需要人们自觉遵守。 (2)人人都要以遵守社会规则为荣,违反社会规则为耻。 二、遵守规则 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如何? (1)自由和规则不可分。 (2)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3)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易混辨析 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我们的自由要在法律和其他社会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超出了这一范围,我们就会受到谴责,甚至受到处罚。 2.如何做到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知识拓展 自律与他律 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他律就是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 3.为什么说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2)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3)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