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155098

2.7《放大镜下的生物》课件(37张PPT)+素材

日期:2025-05-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87次 大小:181939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放大镜下的生物,课件,37张,PPT,素材
    (课件网) 放大镜下的生物 视力大考验 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放大镜的种类: 台式放大镜 手持式放大镜 夹台式放大镜 观察下面的放大镜,说说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镜框 镜片 镜柄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放大物体的像、看到更多细节 观察方法一 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镜动 目不动 物不动 观察方法二 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目不动 镜不动 物动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呢?我们注意到它的特点了吗? 透明的 中间厚 两边薄 放大镜是凸透镜,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的作用,把物体的光线汇聚了,这样就相当于我们能看见更多从物体上反射的光线,所以物体的图像变大。 活动一: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会有什么不同? 放大镜的倍数越大,所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观察的事物的图像就越大。 倍数小 倍数大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呢?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即镜片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大,与放大镜的大小没有关系 倍数小 倍数大 放大镜下的生物 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瓢虫,观察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肉眼 放大镜 细小 更大、更清楚 看清了植物细微的结构 苍蝇的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组成。 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原来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A:棒状触角;B:羽状触角;C:环毛状触角;D:鳃叶状触角;E:栉齿状触角; F:分枝状触角;G:锯齿状触角;H:梳状触角;I:念珠状触角;J:丝状触角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我们的新发现 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但物体的大小是不变的,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活动二:将两个倍数一样的放大镜组合起来,能否提高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倍数放大镜; 2、将它们组装成一个放大镜组合; 3、先固定其中一个放大镜,然后上下移动另一个放大镜; 4、反复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至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像。 看不清 图像缩小 图像更大 没变化 结论:只要找好距离,放大镜组合会把图像放得更大。 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组合,效果一样吗? 结论:效果一样,只要找好距离,放大镜组合会把图像放得更大。 活动三、可以用身边的什么材料制作放大镜呢? 有水滴的透明的尺子也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 装满水的透明的瓶子也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 有水滴的玻璃片也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 放大镜的应用 观察动植物的细微地方。 维修电子产品 看清世界地图中的小地方。 老人家看书、看报纸 放大镜在很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农业、考古、维修、医学、军事等领域。放大镜在人类生活中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小知识 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图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近视眼镜) 课后实践: 一、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生物,并记录好观察现象。 物体名称 肉眼观察的发现 放大镜下的发现 二、用纸筒和胶带等固定调整好的放大镜。使用自制的放大镜组合观察身边的生物,看看是否能将它放得更大,看到更多的细节。 谢谢欣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