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将4.2克铁粉和4.0克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200克9.8%稀硫酸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如下现象: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是浅绿色。由此小金作出下列判断,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CuO CuSO4 Cu B.“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铁粉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C.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 D.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 2.金属镍(Ni)与物质X的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X═Cu+NiSO4,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i的化合价由0变为+2价 B.X的化学式为CuSO4 C.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 D.Cu的金属活动性比Ni强 3.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所用方法 A 白酒和白醋 闻气味 B 黄铜和黄金 观察颜色 C 氧气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 D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二氧化锰后观察 A.A B.B C.C D.D 4.下列除杂试剂选择错误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KOH溶液(K2CO3) Ca(OH)2溶液 B NaCl溶液(CuCl2) NaOH溶液 C Fe(Cu) 稀盐酸 D CO2(水蒸气) 浓硫酸 A.A B.B C.C D.D 5.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乙、甲、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6.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B.实验室不能用铜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锌粉、铁粉分别与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前者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说明锌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 D.不能用铁桶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8.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B.在常温下,镁比铝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钢铁生锈是缓慢氧化 D.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宜用铁制容器 9.小铭将铝丝与一定量稀盐酸混合在一密闭容器内反应,利用压强和温度传感器测出了反应过程中压强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形(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铝和稀盐酸之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由图象可推测出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 C.D点表示铝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CD气压降低是由于反应结束后温度降低引起的 10.如图,将足量的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放入左、右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稀盐酸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U型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U型管中液面一定相平 B.U型管中液面可能左升右降 C.两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D.右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11.有X、Y、Z三种金属,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可排列为Z、X、Y,则下列化学方程式一定正确的是( ) A.Y+Z(NO3)2=Y(NO3)2+Z B.X+H2SO4=XSO4+H2↑ C.X+Y(NO3)2=X(NO3)2+Y D.Z+2HCl=ZCl2+H2↑ 12.下图是硫酸铜溶液与过量铁粉反应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uSO4=Fe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