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81788

3《回忆鲁迅先生》(第1课时)课件+素材+教案+导学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167685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回忆鲁迅先生,1课时,课件,素材,教案,导学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内容,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撷取生活琐事,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内容,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撷取生活琐事,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走近鲁迅先生,去了解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萧红( 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的散文文笔亲切细腻,抒彩浓烈,颇具散文化倾向;其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出了场景性的小说结构,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小城三月》等。 2.创作背景。 萧红是鲁迅的学生,为了培养萧红,鲁迅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三、预习设计 1.给加点字注音 咳嗽( ) 嘱咐( ) 调羹( ) 薪金( )揩桌( )校对( )深恶痛绝( ) 鉴赏( ) 阖眼( ) 抹杀( ) 疙瘩( )( ) 2.解释下列词语。 ⑴轻捷:_____ ⑵忧郁:_____ ⑶展然:_____ ⑷深恶痛绝:_____ ⑸存心:_____ ⑹抹杀:_____ ⑺不以为然:_____ 四、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给每一个部分拟个小标题,并标出各部分段落的起始。 2.在作者眼中,鲁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五、课堂检测 1.填空。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作者是_____,原名_____,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咳嗽( )  调羹( )  绞肉( ) 校对( ) 抹杀( ) yōu( )然 gē( )瘩 吩fù( ) kāi( )桌子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绞肉 轻睫 沉思 稍微 黄昏 不顾一切 B.翻译 避免 煮好 韭菜 唏奇 伤风感冒 C.疙瘩 校样 洗澡 厨房 愉快 忧郁心境 D.新鲜 健康 栏杆 寂静 藤椅 眼睛不跻 4.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 ⑴鲁迅先生的笑声是_____(明朗 爽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⑵鲁迅先生走路很_____(轻捷 轻快),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⑶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_____(工夫 功夫),他不管。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对于他这种卑劣的行为,大家都感到深恶痛绝,决定不再跟他打交道。 B.有些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以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