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欣 赏 民 乐 第三单元 八音之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感受音乐的意境美 体会音乐的情绪 导 入 视 频 设问:这是什么歌曲?旋律熟悉吗?你们曾经听过类似的乐曲吗? 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春江花月夜! 听过! 乐 曲 简 介 乐曲简介: 又称《夕阳箫鼓》,是古典民乐的代表作之一,后取名张若虚的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乐曲段落: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 欸乃归舟和尾声 分 段 欣 赏 第一段:江楼钟鼓 乐曲以琵琶模拟鼓声、箫和筝奏出波音,接着响起徐缓优美的旋律,描绘夕阳映江、晚风轻拂的初暮景色。 月 上 东 山 风 回 曲 水 月上东山:将第一段主题音乐升高四度,并且做自由模进。自由模进模拟出徐徐上升的动感,描绘出明月由东山升起,在云影中时隐时现、游移出没的场景。令人情思悠远、浮想联翩 风回曲水:只有六小节长度,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恰似江风拂动水面,水波潋滟,徐徐扩散的动感。纷乱层叠,此段即是刻画了这样一幅场景。 花 影 层 叠 月夜春江,花木倒影映于江面,忽然一阵风来,水中倒影随波摇曳纷乱层叠,此段即是刻画了这样一幅场景。 水 深 云 际 主题旋律基础上的第四变奏,头尾与主题基本相同,音乐在主题的核心材料上展开。如同水墨画中的重彩描绘出江面浊浪起伏,江水滚滚的景色。“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渔 歌 唱 晚 什么意境? 第五变奏。描画出渔人丰收归来,心情舒畅,闲适高歌的生动画面,诙谐生动。一唱众和,豪情顿生,江面上充满了活跃欢快又不乏幽默诙谐的气氛。 洄 澜 拍 岸 主题的第六变奏。琵琶以扫轮指法弹奏,模进音型由慢及快,如同渔舟破水而来,掀起波涛拍岸。接着乐队全体进入,犹如群舟争先恐后归来,造成小高潮后情绪回落仍由琵琶独自弹奏,慢弹轻挑,渔舟竞过,水面归于平静。 桡鸣远濑与欸乃归舟 一般演奏中第八段略去或者和第九段合并演奏。这两段都是对划船摇橹的声音和动态的描写, 将全曲推向“欸乃归舟”的高潮,曲调张力极强,激动人心,描绘出渔船向岸边竞归,浪花飞溅,声响响彻江面,洄澜起伏,橹声欸乃的热烈场面。 尾 声 归舟远去,万籁俱寂,此时,由二胡和筝奏出飘渺的主题旋律,音乐慢慢舒缓下来,春夜的江面又变得静谧迷人,只有最后一声轻轻的锣音,将人们从静夜春梦中唤醒,音乐落下了帷幕。 谁来谈谈乐曲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精致,随着音乐主题的摇曳变化和起伏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恬淡,时而热烈奔放,将大自然更换不已的胜景,变幻无穷的色彩一一呈现。 学唱主旋律 知 识 卡 片 民族管弦乐队:由吹拉弹打四个部分组成! 吹: 笛子、箫、笙、唢呐、管子等。 拉: 高胡、二胡、中胡等。 弹:琵琶、柳琴、扬琴等 打:鼓、锣、钹。 教 学 反 思 什么是“换头合尾”? 同学们讨论、交流等方式总结。 每个段落开头不同结尾相同! 232 1231 | 2 -|| 师:请同学们根据《春江花月夜》背景音乐朗诵张若虚的一段古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