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22475

河北省保定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573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北省,保定市,2013-2014,学年,高二,学期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保定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78 分)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到先秦文献之版本美,就是说它的“文字载 体”美。世界上有过各种各样的文字载体:古巴比伦人用泥版,古埃及人用纸草,古印度人用贝叶,古希腊人用羊羔皮,古俄罗斯人用桦树皮……他们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天然材料,没有制作过专用的文字载体。古代中国人也曾利用过天然材料,比如龟甲、牛胛骨之类,还利用过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创造出了“甲骨卜辞”和“金石文本”。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不易复制,不易储藏,不易递运,故很难成“书”,以供跨时空阅读、使用。2·1·c·n·j·y 到了两三千年之前,我国先民们开始用质地轻柔 的缣帛来写字,这很美,但是太贵了;于是人们就剖开竹子,削成轻巧细长的竹片来写书。这竹片非常廉宜,叫做竹简。竹简(或木简)作为专用文字载体,是中国也是世界书籍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首创。它廉宜,可以批量复制,可以传输,可以储存,一句话,可以成“书”了。我国周秦两汉魏晋两三千年间,使用的就是这种“简书”。传世至今的上古经典文本,原本都出自“简书”。 西周末年,文字载体和文字录入方式实现了一次 空前的变革:时人有文,不再使用甲骨契刻了,也不依靠青铜器皿了,而是改用竹简与缣帛。春秋后期,郑国有位邓析,在子产“铸刑鼎”之后,造出了一部“竹刑”,就是用竹简录写的国家刑典。邓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这也说明早在孔子之前,社会上就已经有了“竹书”。《论语》中有“子轼负版者”的话,说是孔子向背负版籍的人行注目礼,这“版”(木牍)便是政府登录土地人口用的,可以画“土地四至图”和刻制“家族谱系表”。西晋时期,有个叫不(fǒu)准的人,盗掘了汲县的战国魏襄王的坟墓,发现了一批殉葬品,光是竹简就装了十几大车,还被他当火把烧掉了不少。后经人整理,清理出了《古本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等好几种书,记载了炎黄舜禹时期的许多重要史事。它的发现,确证了上古就有简书的存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论语》中又有“子张书诸绅 ”的话,绅是丝织品,在丝织品上录文记事,看来已成为当时的日常活动了。另外,元魏时的《齐民要术》中说: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以丹书帛,置于枕中,以为国宝”。加之考古发现先秦人手抄的帛书《老子》,这又证明那时节确有帛书的流布。神仙家把“帛书”尊为“天降圣书”,不无缘故。 简的出现,使书面作品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 ,这才有了专供“传授知识”的“书”的生产,这才为诸子著作的涌现准备了前提,也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条件,中国南北朝以前的书,基本上都是“简书”,其文化学意义怎么估量也不算高。 (摘编自陈洪彝《闲话“简书”》) 1.下列关于古代文献“文字载体”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人一般就地取用一些天然材料作为文字的载体,而不会去制作专用的,但这些天然 材料都不易复制、储存和递运,所以很难成“书”。【出处:21教育名师】 B.“甲骨卜辞”是将文字刻在龟甲、牛胛骨等甲骨类材料上,而“金石文本”则是将文字烧制或铸刻在陶、玉、青铜等材质的器皿之上。 C.两三千年之前中国先民找到新的书写载体,其中“帛”虽然轻柔美好但价格昂贵,相比而言,以竹木加工而成的“简”轻巧细长且非常廉宜。 D.竹简(或木简)拥有之前甲骨、金玉等文字载体所不具备的优点,是一种专用文字载体,也是中国甚至世界书籍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创造。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周末年,人们开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