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常见的酸和碱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CO(CO2) 通过NaOH溶液 B NaCl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 NaNO3溶液(NaCl) 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再过滤 D CuSO4溶液(FeSO4) 加入过量的铜粉,再过滤 A.A B.B C.C D.D 2.洗涤盛放过植物油的试管,宜选用的试剂是( ) A.稀硫酸 B.热的碳酸钠溶液 C.热水 D.浓硝酸 3.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N2(O2) 燃烧硫粉 B CaO粉末(CaCO3) 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C NaOH溶液(Ca(OH)2) 通入过量CO2气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uSO4溶液(H2SO4) 加入过量CuO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4.化学实验操作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10mL量筒量取8.55mL水 B.称量固体药品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纯度 5.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轻的是( ) A.烧碱固体 B.浓盐酸 C.澄清石灰水 D.大理石 6.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并会变质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食盐 D.氢氧化钠 7.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的( ) A.Na2CO3 B.CaCO3 C.Fe2O3 D.Mg 8.下列实验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B.验证浓H2SO4的腐蚀性 C.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D.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A.A B.B C.C D.D 9.石蕊、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是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的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B.无明显现象 C.有无色气泡产生 D.石蕊呈紫色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生锈的铁钉投入稀盐酸中溶液变成黄色 11.下列物质用途不合理的是 A.用氮气作粮食的保护气 B.用熟石灰作为人体的补钙剂 C.用纯碱除去面粉发酵产生的酸 D.硝酸钾在农业上用作复合肥 12.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态N可能是 ( )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13.金属的用途很广,我们应该节约和保护金属资源,铁制品长期裸露在室外易生锈,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为了预防铁制品生锈,我们常在其表面镀一层抗腐蚀的金属,但在镀金属之前,先要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用稀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14.化学的学科特征让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成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①根据Na、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Na、Al 可推知,金属Na、Al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②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③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原因是 。 (2)下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图中“O”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①参加该化学反应的最小粒子是 (填微粒符号)。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了解物质的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在“烧碱、生石灰、不锈钢、石墨、熟石灰”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①属于合金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